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可威胁生命的炎性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在所有的AP病例中,约有20%-30%并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15%。普遍认为,AP的发生发展取决于胰腺腺泡细胞对胰蛋白酶原的激活,以及随后的腺泡细胞损伤和自我消化过程,目前国内外关于AP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炎症通路、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和钙超载等方面,关于AP的具体分子机制仍然不明确。现阶段对于AP一般治疗原则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及药物治疗(解痉、镇痛、蛋白酶抑制剂和胰酶抑制剂治疗等),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液体复苏、重症监护治疗、并发症的治疗、营养支持、抗生素应用及手术等对症支持治疗。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对AP疾病进展过程的认识,而研究AP的发病机制更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学意义。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因子,是生物活性蛋白家族的成员,可由多种细胞释放,单核/巨噬细胞是MIF的主要来源。MIF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脓毒症、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结肠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发病过程。先前研究发现,与轻度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相比,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血清MIF水平显著升高,MIF与AP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然而关于MIF在AP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从临床问题出发,验证MIF与AP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使用Mif基因敲除(Mif gene Knockout,KO)小鼠为研究对象,探讨MIF在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对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诱导AP前使用MIF抑制剂ISO-1进行预处理,探讨MIF在L-精氨酸诱导的AP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临床AP患者(H-AP组)和健康对照者(H-Con组)的血标本,记录每个研究对象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ELISA法检测每个研究对象血清MIF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通过ELISA法检测每组实验小鼠中淀粉酶、脂肪酶、MIF以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血清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3.通过组织学H&E染色检测每组实验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并对病理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4.通过RT-PCR检测每组实验小鼠胰腺组织中MIF、NF-κB、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每组实验小鼠胰腺组织中MIF、NF-κB、TNF-α和IL-1β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比较分析。结果1.与H-Con组相比,H-AP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AP组血清MIF水平显著升高,与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表达水平差异具有一致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WT组相比,KO组小鼠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AP组相比,AP+ISO-1组小鼠的血清MIF、淀粉酶、脂肪酶、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与WT组相比,KO组小鼠胰腺组织损伤明显较轻,水肿、炎症、坏死和总病理评分均显著降低;与AP组相比,AP+ISO-1组小鼠胰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水肿、炎症、坏死和总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4.RT-PCR分析结果提示KO组小鼠胰腺组织中MIF、NF-κB、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WT组;AP+ISO-1组小鼠胰腺组织中MIF、NF-κB、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P组;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与WT组相比,KO组胰腺组织中TNF-α、IL-1β和NF-κB p65的表达明显减少;与AP组相比,AP+ISO-1组小鼠胰腺组织中MIF、TNF-α、IL-1β和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P组。结论1.AP患者血清MIF水平表达升高,MIF参与AP的发生发展;2.Mif基因敲除或MIF抑制剂ISO-1,可降低了小鼠AP时血清及胰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减少胰腺组织中NF-κB通路的活化,进而减轻了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改善AP的炎症反应;3.临床上以MIF为靶点,口服MIF活性抑制剂或其他生物活性拮抗剂对MIF进行靶向抑制,可能是预防、治疗和/或控制AP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