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视频通话降低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谵妄的临床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在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期间,令患儿与其母亲进行实时的视频通话,并由母亲承担一部分唤醒和安慰工作,能否降低患儿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了本研究方案后,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级,年龄4-12周岁,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视频通话组(S组)和常规苏醒组(C组),每组各40例患儿。在麻醉诱导开始之前,由一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医师甲为患儿进行焦虑评分,参考使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两组患儿的术前用药、全麻诱导用药和麻醉维持用药的策略均保持一致,手术结束即停止麻醉维持药物,记录全身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这四个时间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进入PACU后,在不进行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等待患儿苏醒。患儿意识和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1min内,S组在医务人员监护下建立与患儿母亲的实时视频通话并由患儿母亲进行唤醒和安慰,C组则按照常规PACU工作流程进行复苏,由擅长安慰小儿的医务人员乙进行唤醒和安慰,两组患儿在达到PACU离室标准后方可从PACU转入普通病房。由麻醉医师丙根据两组患儿在拔管1min内(P0),拔管后5min(P1)、10min(P2),15min(P3)、20min(P4)、25min(P5)、30min(P6)的情况进行儿童麻醉苏醒期谵妄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在拔管后对两组患儿进行CHIPP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患儿拔管即刻(T0)、拔管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20min(T5)、30min(T6)的HR和MAP。若PAED评分>12分,则认定发生苏醒期谵妄并予以1mg/kg丙泊酚进行处理;若CHIPPS评分≥4分,认为镇痛不全,视情况予以0.1μg/kg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处理。在术后第二天回收镇痛泵时,请两组患儿母亲对本次麻醉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1.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m-YPA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过程中两组患儿四个时间点的HR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拔管后,两组患儿ED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S组;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PAED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高于S组。4.拔管后,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PACU中各时间点的HR和MAP相比较,其中两组患儿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在拔管即刻、拔管后1min、3min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之后的时间点差异出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大于S组。6.两组患儿的麻醉总时长、停止麻醉到拔管的时长和PACU停留时长相比较,麻醉持续时长和拔管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U停留时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大于S组。7.两组患儿母亲对麻醉的满意度评价相比较,S组的患儿母亲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在气管导管拔除后的苏醒期,令其母亲与其进行实时视频通话并进行唤醒和安慰,可有效降低患儿E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儿母亲对麻醉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稳定患儿在苏醒期的心率;减少患儿在PACU中的停留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2011-2020年延安市宫颈癌住院患者病例资料的分析,了解延安市宫颈癌住院患者构成特征及变化情况,为延安市宫颈癌的宣传教育、早期筛查、预防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病案浏览器检索宫颈恶性肿瘤(C53),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及延安市人民医院两院所有新确诊的宫颈癌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1241例宫颈癌患者被纳入此研究。回顾性分析新发宫颈癌患者基本
目的评价术前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经鼻给药对患儿术前焦虑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单侧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的1-6岁患儿90例。将符合纳排标准的纳入对象随机分为舒芬太尼低剂量组(S1组,1μg/kg)、舒芬太尼高剂量组(S2组,2μg/kg)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患儿
目的分析、比较学龄前期的慢性咳嗽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D水平,观察辅助给予维生素A、D治疗学龄前期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希望为更好的防治学龄前期儿童慢性咳嗽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IC)的学龄前期慢性咳嗽患儿132例作为病例组(包括门诊及住院患儿),并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与体内锌、铁、钙、铜变化、缺铁性贫血(IDA)是否存在相关性,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9月-2021年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5-13岁儿童,选取有消化道症状(包括反复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腹部B超或CT检查无明显异常的儿童125例,其中男68例,女57例。所有儿童均行13C尿素呼气试验、部分儿童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盆底肌肌力康复的影响,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确诊为产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治疗前盆底肌电评估和I-QOL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此后隔天接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盆底
研究背景及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病灶为小血管发生炎症的全身性综合征,常见于未成年人,多表现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关节肿痛、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肾脏损害,也可表现为睾丸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否出现肾损害(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及其严重程度决定着HSP患儿的预后。HS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多见于儿童人群中,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冲动、多动作的特点。近年来对ADHD儿童情绪方面能力的研究正在逐渐成为热点,研究表明ADHD儿童存在情绪理解和识别等方面的缺陷。而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存在这类孩子,他们与ADHD儿童十分相似,会出现ADHD的行为特征,但表现程度并没有达到ADHD的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