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及治理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e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能源发电的日渐多样化以及负荷设备趋向电力电子化,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到了配电网中,不仅使电网中数据量日益庞大,还令电能质量问题更为突出。为实现电能质量扰动数据的高效采集、精确识别和综合治理,提升电能质量监测和控制手段,本课题开展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及治理方法研究。首先,针对配电网中电能质量数据日益庞大且采集和存储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和边缘计算的电能质量数据压缩存储方法。结合同步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和K-SVD(K-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字典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联合重构算法,将该方法应用到以分布式压缩感知为边缘算法的云边协同框架中,在云端通过对边缘上传的字典原子和测量值进行分析实现电能质量数据的压缩分区存储,为后续电能质量扰动识别和治理方法研究奠定基础。其次,针对电能质量扰动数据分类特征提取困难和易受谐波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电力系统扰动数据采集与分类算法。对典型单一和复合扰动数据进行建模,结合扰动数据的稀疏特征、自适应字典原子的标准差、峭度、裕度因子和主频率个数5种特征作为扰动数据的分类特征,并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实现样本学习与分类。具有分类识别精度高,抗干扰性强等优点,有利于电能质量扰动的针对性治理。最后,针对配电网中谐波污染高渗透、分散化治理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谐波污染分区治理方法。将配电网中各节点电压数据在相同字典原子下进行分解,获得对应的谐波电压稀疏分布特征。然后综合考虑各分区内节点间稀疏特征的欧氏距离之和与总分区个数间的关系来设计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实现了配电网谐波的快速分区治理。通过IEEE 33和IEEE 14节点配电网模型进行验证,仿真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更容易感知配电网中谐波污染的情况,具有计算量小、抗噪性强的优点,为配电网谐波污染定位和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杜仲精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用120日龄、体重约4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 mg/kg和500 mg/kg杜仲精粉的饲粮,试验期为63 d。结果表明:杜仲精粉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终末体重及耗料增重比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与对
正当防卫的起止时间是否设置得当,既涉及防卫人“罪与非罪”的问题,也直接决定了我国宏观的社会治理能否获得预期效果。在规范防卫时间上,应当立足于制度的设立初衷,并围绕制度参与者不同的角色与立场,为防卫人提供浅显易懂的行为指引,为裁判者的事后判断留出较大的裁量空间。
我国正当防卫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长期缺位,不仅在理论上难以形成基本共识,在实践中也容易引发“同案不同判”,严重限制了正当防卫的司法适用。回归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的内在机理,可发现证明风险分担与实体规范要件存在深层互动。要件属性决定控方客观证明责任的履行范围,而主观证明责任之设置须兼顾一国刑事诉讼构造下的制度需求。破解我国正当防卫案件证明责任之难题,应明确被告人具有客观形势下的举证必要而非证明责任,并
利用电石渣对磷石膏进行改性,得到了改性磷石膏,将改性磷石膏、水泥、矿渣粉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造粒成球工艺制成改性磷石膏轻骨料,研究了改性磷石膏掺量和养护龄期对改性磷石膏轻骨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改性磷石膏轻骨料替代部分碎石在磷石膏基路基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改性磷石膏掺量的增加,改性磷石膏轻骨料的筒压强度和软化系数降低,吸水率增大;当改性磷石膏掺量为88%、养护龄期为60 d时,改性磷石
随着大量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及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新能源并入配电网,电网中电能质量扰动事件频繁发生。电能质量扰动事件严重影响电网设备、线路的安全运行,还会导致继电保护设备误动作、电量测量误差、干扰通信等问题,直接关系着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点数量庞大,海量电能质量扰动数据传输成本高,电能质量扰动信息易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损失,这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效率与精度要求。在日趋复
电能是现代社会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高精尖端行业的蓬勃发展和电力设备的日益精进,无疑均对电能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精确计算电能参数、准确分析电能质量从而为电力系统的管理提供参考,十分具有研究意义。经验小波变换作为当下电能参数时频检测的新兴分支,以其良好的自适应性以及计算复杂度低等优点已在工程信号分析上取得众多成果,为电能质量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综上,本文依托功率分析仪项目背景,
财务智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处理方式,阐述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必将促进各大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提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出现能替代一些重复性高的传统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从基础的核算职能到监督职能的转变,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环境和高端财务人员。不仅如此,智能财务技术的适用,对防范和控制公司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减轻财务人员压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财务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财务处理方式,并广泛应用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同样人工智能也影响着会计行业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如财务机器人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重复性、程序性的基本财务工作,因此企业更需要的是管理会计这种综合素质高人才,所以财务会计应该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向管理会计转型。本文首先阐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和剖析转型的必要性,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转型中的瓶颈并提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及时转换
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补充天冬氨酸对断奶至育肥阶段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游离氨基酸、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肉品质性状的影响。选取20头45日龄,体重相近((10.93±0.79)kg)健康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仔猪单栏饲养,试验期84d。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低蛋白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5%天冬氨酸的基础饲粮。结果表明:1)添加天冬氨酸可
为研究出栏前30日饲粮中添加饲用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40头体重相近的育肥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猪场原配方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5%饲用桑叶粉(试验I组),基础饲粮+10%饲用桑叶粉(试验II组),基础饲粮+15%饲用桑叶粉(试验III组)。试验期34 d,测定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平均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肌肉pH、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