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中唐《唐人选唐诗》诗类分析看士人审美心态变化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ujund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选唐诗作为唐诗的最早选本,它一方面反映着选家的文学批评观念,同时也反映着唐代的文学思想变化轨迹。唐人的生活是诗化的生活,唐人的诗是生活化的诗,因此选家的标准和诗类的变化都无可避免的表现着唐代不同时期士人审美心态和唐诗观念的流变。本文试图将选本这一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和诗类分析相结合,对盛中唐转变时期士人审美心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本文拟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一、盛中唐《唐人选唐诗》选本述要;二、《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极玄集》诗类变化与士人审美心态。在对盛中唐《唐人选唐诗》选本进行诗类分析时,只选取《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极玄集》,原因是这三部诗选都是当时人选同时代的诗歌。选家本身处于一定的文学集团,其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能够“因乎风气之所趋”,在所选录的作品中隐含体现时代的审美风尚和诗学理念。另外,三部选集在时间上具有接续性,《河岳英灵集》专选盛唐诗歌,而《中兴间气集》和《极玄集》都是中唐前期的诗歌选本。这样有助于从诗歌本身入手去探求盛中唐转变时期士人审美心态的变化。三、从同一诗类表现内容方式的差异看盛中唐士人审美心态的转变。
其他文献
清初长洲人毛声山、毛宗岗父子是继金圣叹之后最有成就的小说、戏曲批评家。毛氏父子先后合作完成了小说《三国演义》的批评和戏曲《琵琶记》的批评。对毛批《琵琶记》进行细
对“文革”的书写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延续性母题。90年代以来,书写“文革”的小说在不断变幻的文学景观中潜滋暗长,呈现出不同于80年代的独特风貌。本论文以90年代以
中国共产党对媒体的领导和运用能力在近百年的新闻实践探索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党对媒体的领导愈发规范化和系统化。从中国共产党的媒体领导力的概念界定入手,对党的媒
邓显鹤是清朝嘉庆、道光朝湖南著名的诗人、学者,一生著述四十多种,一千余卷,治学广涉四部。其成就除诗文之外,主要在于对湖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资江耆旧集》、《沅湘耆旧集》
首先阐述了蒸汽伴热管道的主要构成,再分析了蒸汽伴热系统的具体设计要求,最后对伴热管道材质以及规格的选择进行了研究,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测定既往无糖尿病史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负荷后 2 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研究三者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并通过 S
论文对基于遗传算法的形状误差计算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研究,重点包括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理论研究;遗传算法在函数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基于遗传算法的基本几何形体的形状误差计算:基于
渔父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原型形象,自先秦以来,这一形象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成为隐逸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宋词中,描写渔父生活、讴歌渔父隐逸情趣的渔父词为数众
研究新型结构空心球纳米活性氧化锌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侧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胎侧胶中以2份新型结构空心球纳米活性氧化锌替代4份间接法氧化锌,胶料的门尼焦烧时间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