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许多教师并未完全意识到多媒体与多模态的差异。因此,教学效果并未得到改进。近来,许多教授和学者们都在探寻多模态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但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现状,本文作者开展将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的研究,从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通过多模态的选择构建意义;第二通过多模态的设计,如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实现信息的输入强化和有效输出。随着作者教学实验的开展,作者探讨的两个问题逐渐的得到解决。对于第一个问题,研究表明在设计框架下包括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和体式模态等不同模态的相互协同来构建意义。课堂环境的意义表达是通过设计得以实现的,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模态调用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意义。第二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回答。教学模态的设计是以有效原则、适配原则和经济原则的多模态选择原则为基础的。多种模态的协同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合理的选择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和语言模态以此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输入。同时,教师应该积极调动体式模态以此强化学生的输出,学生的输出在本文中主要通过课堂讨论、配音、角色扮演和朗读模仿等来得以实现。同时,教师不仅应该培养自身的多元识读能力,而且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多元识读能力的认识。教师的地位不应该被电脑所取代。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是实现有效教与学的方式。目前,多模态在国内英语教学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本文的实验论证提出了用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多模态模式。作者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激发广大教师或研究者不断尝试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对推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