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易损斑块与临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预后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预后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易损斑块与临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预后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预后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27例,全部给予规范化内科治疗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收集患者基本的临床数据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前mRs评分,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入院相关的化验结果(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术前头颈CTA影像资料、术后戒烟戒酒情况、血管病变情况、手术时机、术后3个月内随访情况等资料。本研究通过术后3个月mRS评分将127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因各种原因失访9例: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共90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共28例),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资料的差异。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或u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易损斑块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预后的关系.P<0.05提示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共28例,高脂血症18(62.28%)例、高血压病19(67.85%)例,易损斑块22(78.57%)例,P值均小于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手术时机、支架类型、术侧颈动脉、术侧颈动脉狭窄率及术后不良反映情况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将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易损斑块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OR=2.62,95%CI:1.036~6.63,P=0.042)、易损斑块(OR=3.684,95%CI:1.373~9.889,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易损斑块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预后不好的危险因素,其中易损斑块与高血压病是发生预后不好的独立危险因素。2.易损斑块是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稳定斑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氯胺酮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活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明确氯胺酮的神经毒性;并探索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的表达量不同时对氯胺酮
近年来研究表明,胍基乙酸(Guanidinoacetic acid,GAA)作为一种内源性动物组织(包括肌肉和神经)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增强肌肉的生长性能。MicroRNA(miRNA)是一种十分保守的非蛋白编
目的:肝癌是全球发病率位居第六的癌症,但目前已成为癌症致死的第二大因素。今一线靶向药Sorafenib,已出现耐药及肝癌转移复发,然而新被批准的二线治疗药物瑞戈非尼(Regorafe
伴随着医疗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改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渐渐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寻找有效的
目的:对家族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家系致病基因进行筛查,探讨SCA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符合Harding[1]标准的2个临床诊断为SCA的家系,概括
PDZ-LIM超家族成员存在于多种细胞的细胞核内,它是由N末端一个PDZ结构域和C端的一个或多个LIM结构域组成。该家族共包括10个基因,其中PDLIM3、PDLIM5基因已被证明能促进小鼠
背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细胞外的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以及突触和神经元数量的
目的:探讨多次取栓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脑梗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技术创新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大量研究考察法律、政策等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同时,学者们也将非
目的:取犬自身颈总动脉重建同侧颈外静脉,模拟静脉缺损后经动脉移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动脉修复静脉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健康犬15只,体重5.23±0.60kg,手术切除颈外静脉2cm,采同侧颈总动脉移植修复缺损的静脉。对侧颈总动脉及颈外静脉不作处理,作为正常血管对照。术前及术后一周内每天监测犬T、P、R,观察犬的采食情况及精神状态。术前1d及术后1d、3d、7d前肢头静脉采血做血常规检查,主要检查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