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膜法是一种提供滤料或填料供微生物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进而吸附转化污染物达到水质净化目的的生物处理方法,因其具有微生物量大、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适应性、无污泥膨胀现象、剩余污泥量少以及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其中的生物转盘技术和生物接触氧化池技术在传承了传统的生物膜法的优点的基础上,在研究开发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特点,逐渐成为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本论文采用新型聚乙烯网状材料制成的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组合生物膜工艺处理乳制品工业废水,该废水水质和水量有很大的波动、有机物含量高、易引起污泥膨胀,宜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本实验设计搭建新型网状材料生物膜反应器系统小试装置,经过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的启动驯化,重点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生物转盘转速、溶解氧等对系统的影响,同时对三种新型的生物转盘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实验采用快速排泥法对生物转盘和接触氧化池进行接种,逐步提高乳制品生产废水占生活污水的比例对载体上接种微生物膜进行培养驯化。经过32天的驯化,反应器载体上生物膜厚度可达2-3mm,颜色呈现灰褐色。镜检发现致密菌胶团以及大量的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和藻类,生物膜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驯化后的系统对乳制品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效率可达93%以上,氨氮NH4+-N去除率为82%以上。针对生物转盘,实验主要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4h、6h、8h、10h、12h)和转盘转速(6 r/min、8 r/min、10r/min、12r/min、16r/min、20r/min)的影响,结合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以及生物转盘转动能耗,实验确定生物转盘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h,转盘转速为10r/min,此时生物转盘对乳制品工业废水CODCr、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5.83%、79.34%、56.67%,出水CODCr、NH4+-N、TP约为129mg/L、4.67 mg/L、2.81 mg/L。生物转盘处理废水过程中保持了较好的去除效率,维持了适宜的生物膜厚度和良好的微生物活性。以水力停留时间(2h、4h、6h、 8h)和溶解氧(0.5~1.0mg/L、2.5~30mg/L、4.5~5.0mg/L)为生物接触氧化池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兼顾处理效率和能耗,确定水力停留时间4h,溶解氧浓度在2~3mg/L。此时接触氧化池对CODCr、NH4+-N、TP平均去除率达71.27%、65.8%、51.82%,出水达到55mg/L、4.44 mg/L、1.42 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实验对聚乙烯网状材料、石英砂、BioMTM微生物膜载体三种材料设计制成的转盘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进行驯化启动能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网状材料生物转盘具有挂膜较易,生物膜总量大,稳定不易脱落,混合液中悬浮污泥少等特点,同时对CODCr、NH4+-N、TP的污染物具有比较稳定的去除效率,具有比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