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属于一类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且在病变处的血管壁上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大量死亡,这一过程促进了AS的发生及进展。细胞焦亡是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证明其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包括AS。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是位于血液和间质组织间的一层细胞,能够阻碍内源性的危险信号,从而发挥着屏障作用。既往研究证明ECs死亡是AS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属于一类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且在病变处的血管壁上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大量死亡,这一过程促进了AS的发生及进展。细胞焦亡是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证明其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包括AS。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是位于血液和间质组织间的一层细胞,能够阻碍内源性的危险信号,从而发挥着屏障作用。既往研究证明ECs死亡是AS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起始阶段,且细胞焦亡是AS相关的ECs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近期临床试验表明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面,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s)利拉鲁肽的效果显著,不过机理相关的研究还缺失。因此,我们研究利拉鲁肽是否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焦亡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方法:培养EA.hy926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融合细胞系,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棕榈酸(Palmitic Acid,PA)(300umol/L、400umol/L、500umol/L)处理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上述三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棕榈酸(400umol/L)处理前后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之后分4组处理细胞:空白对照组(NC组)、棕榈酸处理组(PA组)、利拉鲁肽处理组(LA组)以及棕榈酸+利拉鲁肽组(PA+LA组),各组细胞活性基于CCK-8方法测定,再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C组、PA组及PA+LA组内皮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以及Gasdermin D protein(GSDMD)的表达水平。结果:1、当PA浓度大于300umol/L时,细胞开始膨胀变圆,排列无明显规律性,视野内能够见到明显的细胞碎片及破裂。且PA的浓度越高,细胞形态变化越明显。2、扫描电镜下观察NC组细胞形态相对较好,未见明显肿胀及焦亡。PA组细胞焦亡特征较明显,细胞整体明显水肿、崩解。细胞膜大面积溶解、消失,细胞骨架裸露,表面出现较多大窗孔。3、PA组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NC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而PA+LA组的此项指标高于PA组;LA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PA组(以上对比均P<0.05)。4、和NC组相比,PA组中ECs的NLRP3、caspase-1及GSDMD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而PA+LA组ECs的这些指标低于PA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棕榈酸能够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焦亡,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利拉鲁肽可以抑制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焦亡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相关性,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新的预测及监测指标,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收集2017年06月至2019年0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3
目的: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确诊ACS并行PCI术的患者共2254例,根据入院时血清ALP水平分为两组:低ALP组1805例(ALP≤96.7U·L-1)及高ALP组449例(ALP>96.7 U·L-1),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血清ALP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低ALP组相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767例HFp EF患者,依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为四组,比较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史、化验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之间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生存率差异,同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四组资料的心功能分级(P<0.0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导致的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心血管病已成为21世纪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死亡原因的心血管病之一,鉴于AS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经济和生活负担,寻找高效的AS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炎症反应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内皮损伤是初始因素。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反应与AS息息相关。细胞焦亡(pyroptosis),一种不同
目的这项研究的重点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再现,并根据临床数据,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特征探讨了ISR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IS R提供了依据。ISR。材料和方法我们选择了377例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接受支架植入的患者,并在1年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病例分为ISR组和非ISR组。ISR被认为是PCI后管腔直径减少了50%以上。IS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异常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将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的早期评估和凝血异常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9例(年龄≥65岁,男40例,女2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凝血功能正常组(A组,n=29)、社区获得性肺炎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从而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来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共纳入并筛选出自2019年5月到2020年1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得出的NLR的最佳截断值(2.9943)及RDW的最佳截断值(13.65),将患者按照NLR>2.9943或RD
目的:对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绝经后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因胸闷、胸痛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并完善造影检查确诊的84名绝经后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组),选取同期因胸闷、胸痛来诊,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小于50%的40名绝经后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
目的:血流感染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革兰阴性菌是引起血流感染的最常见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来源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而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本研究通过比较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抗生素耐药性及临床预后,旨在为临床快速预测和识别血流感染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从而更好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