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玉蝉花(Iris ensata Thunb)为主要研究材料,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针对脱水处理及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的生理特性影响、影响玉蝉花种子超低温保存的因素和玉蝉花愈伤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研究,以实现玉蝉花种子超低温保存和愈伤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为玉蝉花优良种质长久保存和玉蝉花的开发利用及转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蝉花种子具有较强的耐脱水性,种子脱水至含水量5.0%时发芽率达91.00%,种子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未脱水处理的种子,且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低于未脱水处理的种子,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适当的脱水处理可以提高玉蝉花种子的生活力。分析认为5.0%左右的含水量是玉蝉花种子常温脱水最适含水量。2.玉蝉花种子可通过超低温方式进行保存,种子的含水量和化冻方式是影响玉蝉花种子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关键因素。超低温保存后含水量3.6%、自来水化冻的玉蝉花种子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含水量种子,并且丙二醛(MDA)含量较低,种子培育实生苗高且粗壮、颜色浓绿、出苗整齐,生长状况表现最佳,是最适合进行超低温保存的含水量及化冻方式。3.以玉蝉花茎尖为外植体,75%酒精浸摇30s、0.1%HgCl2消毒8min对其消毒作用效果最佳,其最佳的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2,4-D 1.0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51.51%。叶片不适合作为玉蝉花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4.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 KT1.0mg/L,分化率最高为72.31%。5.愈伤组织诱导的不定芽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NAA 1.5 mg/L,生根率100.00%,生根系数9.80,根多且较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