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求完善的自我存在”:《恋爱中的女人》的“存在性不安”解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伦斯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以其复杂、独创的主题和艺术技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评论者对其作出多方位的解读。本论文借助存在心理学家莱恩的“存在性不安”概念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赫麦妮,伯金和杰拉尔德反常的心理和动作行为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揭示劳伦斯对“自我存在”这一问题的探索。研究表明,劳伦斯喜欢洞察人的内心及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恋爱中的女人》里,他关注了赫麦妮,伯金和杰拉尔德反常、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一方面,他们觉得生命不真实、无生气,空虚而无力,疯狂而急切地与他人联系,只有与他人的联系才能填补内心的虚无感;另一方面,在与他人的接触中,他们总是担忧和害怕对方摧毁和剥夺自己的完整存在,即个体的身份性和自主性,因而常常采取破坏性的方式来攻击对方—或视对方为物体、东西或没有思想和感情的木头人;或控制、淹没对方,剥夺对方的身份性和自主性;甚至杀死对方。直至对方身心备受摧残,他们才获取片刻的存在感。这三位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一直处在摇摆中,伴随着无休止的争吵与互相攻击,无法达到平衡。在整篇小说中,赫麦妮与杰拉尔德自始至终都采取这种破坏性的方式对待他人,特别是他们的恋人,企图剥夺恋人独立的身份性与自主性,与对方的关系处于对峙状态。最后,赫麦妮与恋人伯金决裂,生命又沦为虚无;杰拉尔德则更为悲惨,当同样争强好胜喜欢驾驭别人的恋人古德伦最终对他冷淡并抛弃他时,他感到整个自我崩溃,即刻化为“零”,此刻他试图掐死她,希冀通过剥夺她的生命、夺走她的自我存在来弥补虚无。但他最终松开了手,独自一人绝望地驰向雪山深处,被寒冷吞没。伯金是唯一走出类似悲剧的人。这得益于第二个恋人厄秀拉和他的争辩,让他对“自我存在”的思考愈发明了。他珍视个人独特的自主性和身份性,提出以“星际平衡”原则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逐渐摆脱了心身分离的状态。与赫麦妮、杰拉尔德总是试图抹杀他人自主性与身份性来弥补自我存在真实感的破坏性方式相比,伯金的恋爱则体现了他不断追求自我与他人身份性与自主性独立化、个体化的积极性探索。在小说的结尾,尽管伯金在根本上并没有取得彻底的自我身份性与独立性,但是他仍为寻求完善自我的人提供了出路。根据莱恩“存在性不安”的概念,可以看出赫麦妮、伯金和杰拉尔德是“存在性不安”个体——没有完整的自我存在或者说没有真实稳固的身份性与自主性。这种缺乏“存在性安全感”的人与他人接触,总会采取极端或破坏性的方式(绝决的自我孤立、吞没、非人化他人)来证明和保全自我的存在。后果是他们只会越来越偏离正常的生活。劳伦斯通过对赫麦妮、伯金和杰拉尔德的刻画,特别是伯金,探索了人类寻求完整自我存在的方式,即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只有彼此保全自己并尊重他人的自主性与身份性,彼此的关系才能和谐、健康、长久。
其他文献
抗战时期 ,为了救济青年失学并发挥教育功能以增进抗战实力 ,国民政府先后创办了 3 0余所国立中学 ,改写了“中央向不直接办理国立中学”的历史。这种中等学校教育 ,在学校管
从虚拟仪器的概念出发 ,介绍了虚拟仪器的研究现状 ,详细说明了虚拟仪器的结构系统、特点及其应用前景。指出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 ,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仪器技术
本文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基于对以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反思总结,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及教材的开发为实践案例,完成提
针对当前MOOC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面临的内容组织结构差、学习散漫无计划、学习动机不足等问题,结合知识地图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大规模开放课程知识地图的解决思路。基于学
本文首先概述了城市环境设计发展的现状,然后从山寨建筑横行全国、设计趋同化以及地域性缺失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分析了城市环境设计的现状;接着对城市与文化进行分析,包括城
从效益和利益最大化的视角看,1+1>2的矿产资源整合模式,不但体现在整合后企业利益的增长,而且体现在政府所要实现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矿产品效益、安全效益、规模效益的最
古村落从产生到今天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是在自我内部因素的主要作用下在相对漫长的时期内逐步形成的。它的产生、发展与衰败可以说是一个自组织发展的过程,
我国工业经济体系是在自身发展和承接世界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生产制造环节是我国工业经济的核心。目前我国的制造能力大而不强,制造模式和制造效率与发达国家相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公司与其关联方进行的交易。作为一种中性的经济行为,关联交易具有积极的一面。然而关联交易是存在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由于交易双方所
<正>不久前,围绕着动画纪录片的话题,国内一些纪录片学者在《中国电视》上展开了学术讨论。曾经两度撰文参与讨论的聂欣如教授认为,动画纪录片"不可能存在"①,动画进入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