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列车电空制动的自动控制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主流交通方式之一;同时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也对城市轨道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轨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仍以PID控制为主,存在着控制对象模型不精确、参数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线路开通前人工调参耗时耗力、线路开通后无法根据天气环境等不同外界状况实时调整参数,从而影响ATO系统的控制性能。因此,对PID参数实时自整定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总结现有PID参数整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PID参数实时自调整的新方案。首先在被控对象模型方面,为优化列车的停车精度,根据列车实际运行情况,提出考虑电空混合制动的更加精确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将模型划分为惰行、牵引建立、复牵、牵引解除、电制动和停车制动六个列车运行阶段,每一阶段的参数可根据实际数据拟合得到。然后,根据PID参数实时自调整的要求和建立的精细化模型,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果蝇优化算法。算法从搜索步长、种群划分和惩罚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通过与其他算法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该算法在运行时间、寻优精度和稳定性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因此,本文以北京地铁亦庄线的数据为基础,选择该算法辨识列车动力学模型参数和PID控制器参数。最后,本文在建立考虑电空制动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和提出改进果蝇优化算法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参数计算一体化软件。该软件具有列车动力学模型参数计算和PID控制器参数计算的功能,同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软件界面。本文利用该软件,对北京地铁亦庄线晴雨天气和隧道内外的数据进行仿真对比,观察外界条件的变化对PID控制器参数的影响,验证了该模型符合列车实际运行过程,证明了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稳定性、自适应性和停车精度,同时也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列车动力学模型的精确建立和PID参数的调整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图54幅,表12个,参考文献45篇。
其他文献
学位
电-多相臭氧催化工艺(Electro-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E-catazone)是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该技术通过向负载TiO2纳米花(TiO2-NF)的多孔钛曝气阳极施加正电场,实现了电化学与臭氧(O3)-TiO2-NF多相催化反应的高效协同。前期研究中已经证实对于臭氧惰性新型污染物(布洛芬k O3=9.6 M-1s-1、对氯苯甲
城市轨道交通在给大众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线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持续增长的客流需求与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间客流拥挤成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制定有效措施缓解这一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网络化运营的成型,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车站间的关联性及客流拥挤的传播性,对协同客流控制开展研究,建立了多种多样基于系统最优目标的协同限流模型。本文
微小卫星因其发射方式灵活、研制发射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应用领域广等优势,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因此微小型卫星已成为航天领域重要发展趋势。微小卫星受到体积、质量限制,普遍采用动量轮或微推进系统进行姿态控制。其中,自增压式丁烷微推进系统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受到世界主要航天机构的重视。但国内外对于该推进系统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层面,缺乏必要的机理理论研究,阻碍了自增压式丁烷微推
机械臂的柔性控制是目前机械臂控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的机械臂控制多通过示教或者预编程的形式来完成,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的各工作路径点都被提前设定好,各关节也只是重复执行着规划好的固定动作,这些控制方法无法满足机械臂控制的灵活性以及自主性要求。随着机械臂使用环境的复杂化,人们开始要求机械臂在保持高精度、高效率的情况下也需要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自动化生产生活的需要。机器视觉与机械臂运动控制的融
学位
近年来,在国家引导和市场推动下,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甚是广泛,但由于电池容易受制造过程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导致电池之间存在荷电状态不均衡等状况,降低了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和可用容量,严重影响电池组的循环使用寿命。本文研究旨在改善电池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提出基于对称开关阵列的电池组主动均衡系统研究方案。首先,对均衡系统中的主要均衡单元进行了研究,均衡单元可以采用不同的双向DC-DC变换器,本文对
学位
地铁车辆动力转向架构架疲劳性能不能满足全寿命服役安全、在多处焊接部位出现疲劳裂纹的问题,频繁出现于一些城市的地铁线路,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艰巨挑战。因此,开展动力转向架构架疲劳损伤分析、明晰构架损伤构成及来源,丰富构架载荷并开展疲劳损伤预测方法研究,对完善我国轨道车辆设计标准体系,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服役条件下构架的动应力、载荷—时间数据,本论
重载铁路在运能、运行成本、运输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我国大宗货物运输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战略调整,煤炭等相关大宗物资的运输进一步向铁路主导供应链转变,给重载铁路带来不小的压力。这同样也对重载列车司机的驾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重载列车的驾驶存在线路条件复杂、驾驶强度大、操纵复杂等难点,这对于重载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带来了挑战。因此重载列车驾驶策略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重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