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中风后户手综合征Ⅱ期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火针与常规针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Ⅱ期的影响,评价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Ⅱ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针灸科,住院治疗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Ⅱ期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火针治疗,每3日治疗1次,18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18天为1个疗程。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上肢水肿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两组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水肿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Ⅱ期患者,在缓解疼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水肿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针刺配合颈旁线打刺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PBP)的临床疗效观察,旨在为本病寻找一种疗效显著,经济实用,规范创新,易于推广的治疗手段并总结该方法的治疗规律。  方法:
现代化医院的管理,要求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诊治效率。门诊预约中心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就医程序,方便了患者。本文就新旧预约模式进行比
目的:观察清解软坚法对于中医辨证属于“热毒内盛型”的初发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相关理化指标以及副作用的改善情况,为今后更加有效的治疗Gra
期刊
2000年12月1日,青岛的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张新面孔:《生活在线》。市民慢慢发现,这档新闻节目有一点另类。主持人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说话就像开机枪,播新闻也不再板着面孔,
目的:观察以清热祛湿解毒为主要治则组方的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湿热蕴结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从病房及门诊采集60例符合本研究
新浦磷矿设计中采用的巷道与地表直通式放水钻孔联合疏干技术,属国内首次使用。实践表明这是一种较好的疏干方式。本文对该矿疏干设计方案和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作了较系统
采用WD22—1型动光弹仪,记录了环氧树脂材料中圆型平行束孔和当量大孔的爆炸应力波传播和裂纹扩展的动态过程。定量地对比了两者之间的爆炸应力场,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对圆型
1990,-120 c ISB N5-02-028840-2。本书阐述了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研制的地球化学信息计算机处理方法——多维场法的理论原理。内
高效课堂教学是在新课改新课程新目标下提出、并加以实施的。高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模式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状,倡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课堂容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