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個纪初以来在甘肃省西部疏勒河流域漢代關塞烽燧遗址中陸續出土了大量漢代簡牘文献,因以漢代敦煌郡範圍發现的時間最早、數量甚多,故将在此地出土的各批简统稱爲“敦煌漢簡”。敦煌漢簡残损情況不是很嚴重,字數逵五萬多,是研究敦煌遗戍屯軍的重要材料,能真实地反映兩漢時期漢朝政府舆西域各民族之间的關系,讓後人對河西疏勒河流域的邊塞風貌以及漢王朝富時於西北邊境艱苦經營的情況有真切的瞭解。其中於1979年6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隊在敦煌地區馬圈湾出土了1217枚保存较爲完整的簡,對其進行詳细而精确的注释,是對這批簡整理的關键,造而可爲學界研究漢代敦煌、酒泉二郡的邊塞屯戍活勤、兩漢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中西交通和社會歷史提供一個可资利用的平臺,亦能體現這批簡極爲珍贵的史料研究價值。本文即選取這批簡作爲整理研究的材料。本文共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大體上描述了敦煌漢簡的出土整理及研究情況;第二部分“正文”结合傅世兩漢文献《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前人及時贤對舆本簡性質相近的居延漢簡、懸泉漢簡、额濟纳漢簡等的研究成果來注释這批簡。筆者對敦煌漢簡材料所做的專题研究亦附錄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