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术界认为文字狱是一个政治问题,不是法律现象。关于清朝的文字狱,大部分的著作、论文均把其看作封建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均认为文字狱案件的审理体现了纯粹的皇权压倒一切,是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突出表现。史学界、法学界关于文字狱的研究,也大多以人所共知的几例皇权凸显的大案要案统领全局,以偏概全,把所有的文字狱案件都归结为专制皇权膨胀扩张的表现。关于清朝社会皇权与法律的关系,又均认为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清朝发展至顶峰,法律纯粹成为权力的附属品,完全由皇权支配。作者认为这种观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这样的观点还停留在对古代法律的纯阶级性分析层面上,已经不符合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特别是清朝法律具有社会调整性等诸多功能的结论。在本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搜集和解读清朝近180起文字狱案例,认为清代社会的文字狱案件,与普通刑事案件一样,绝大部分是按照清朝法律——《大清律例》等法律规定定罪量刑的。史学界、法学界关于文字狱案件司法程序紊乱,不经法定诉讼程序的结论是不够准确的。在对学术界公认的皇权干预司法现象表现相对最典型的文字狱进行一定程度辨正的基础上,作者进而认为,尽管清朝社会的君主专制达到了极顶,但法制也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很完备的程度,法律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清朝社会呈现出专制集权与发达的法制高度结合的政治面貌。这与学术界通常运用文字狱来批判专制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践踏封建法律秩序的认识是相左的。 在对文字狱进行辨正的部分,作者认为对清朝文字狱的研究要有新突破,要从具体案例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我们一方面不能否定文字狱发展史上一系列异常残酷与血腥的大案要案,但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对在官方档案、文人笔记、野史中记载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正常的司法程序定罪量刑的文字狱案件的研究。我们应当综合这两方面来揭示文字狱的真实面貌。本文就以对清朝现存的180起文字狱案例的定量分析为基础,提出作者全新的观点。 在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将对文字狱的概念进行辨正,并对清朝文字狱的发展历史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在第二部分中,将以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最权威的清宫文字狱档案汇编《清代文字狱档》、及其他关于文字狱的资料,从法律的角度,以个案为切入点揭开文字狱案件的真实内幕。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