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减少电力设施故障的发生,并保证其稳定安全连续运行,电网企业一直以来通常是采用定期排查和故障检修相互配合的方式对电力设施进行维护。但是,上述提及到的两种方法均是基于长时间尺度构建的,其具体实施方案的订立严格依据相应的规约与制度,并依据方案实施。显然,此类方案缺少强有力的、支撑性的理论基础,通常为配网供电带去众多负面影响,同时维护周期确定的不当势必会带来一些经济影响,致使经济效益低下。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电网企业提出了“状态检修”的概念,即采用传统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的基本准则,结合运营工况对其故障的发生与否展开预测,并且准确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因由,有效地给出检修策略,尽最大可能降低事故的危害等级,并且切实实现零重大事故的出现,进而充分发挥出电力设备应有的利用效率,确保电网持续、稳定、安全地传输电能,为电网运营公司赢取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以变电站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为核心研究内容,开展的研究工作有:第一,对变电站电力设备智能化状态检测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包括分析了用户需求、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通过功能性需求分析,明确了本系统的设计,应具有数据采集功能、数据管理功能、智能分析功能、多终端通信功能。第二,对变电站电力设备智能化状态检测系统设计中的的智能分析模块进行设计。确定了变压器为此次处理的电力设备,分析了其状态数据及对应的采集方法。分析了变压器故障的引发原因,并进行了类型划分。在变压器故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异常变量设计、状态变量-异常程度量表设计。构建了一种基于ESN(Echo State Network,回声状态网络)的变压器状态智能分析方法,给出了详细了分析流程。第三,对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系统进行了设计。在体系结构设计中,选择了C/S(Client/Server)模式的体系结构,并为Client和Server配置了各自的功能。在采集模块设计中,明确了各故障状态的采集方法和状态数据纳入数据库的方式。在数据库设计中,给出了本系统数据库的E-R关系,并对人员、设备、故障、维修四类实体进行了数据表设计。在智能分析模块中,在ESN算法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变量设计、函数设计和算法流程设计。第四,借助C++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了电力设备智能化状态检测系统,并从操作界面、数据库管理、智能化分析三个角度对实现结果进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