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Hybridity in Bileen Chang's Self-Translation of the Golden Cangue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备受人们的关注。然而,作为她文学贡献重要组成部分的翻译却很少得到应有的重视。鉴于此,本文选取张爱玲的译作做一实例研究。出于对母体文化和读者强烈的关照意识,张爱玲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尽可能呈现原作风貌,保留其中的“异质元素”,一方面又兼顾到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维度,艺术地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她的文学创作和译作均呈现出较高杂合度的特点。这一翻译风格和特点在典型个案《金锁记》的英文自译本中并使其成为本文研究的对象。   文学翻译的过程其实是两种语言、文学和文化交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时会不可避免地保留一些原语语言、文学、文化的成分,从而使译文具有了杂合性。杂合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改变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促成新规则的形成和接受,但杂合度的把握如若处理不慎则可能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如何拿捏好译文杂合度就成为译者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   本文引入了杂合理论,运用描述分析法对《金锁记》原文和英文自译本进行细致对比分析,从语言、文学和文化三方面探讨《金锁记》译文中的杂合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张爱玲《金锁记》自译本之所以具有很高的杂合度是因为张爱玲在译文中保留了大量的异质元素,如不符合英语使用习惯的词句,英语文学中所没有的描述手法,以及英语读者所不熟悉的文化概念和习俗等;在翻译过程中张爱玲根据语言杂合、文学杂合和文化杂合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接受维度,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的个案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的深化意义重大,且具有切实指导实践的价值。本文旨在为张爱玲的整体研究提供翻译方面的素材并为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研究提供创造性的视角。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针对信号实验单纯仿真、实验内容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A+D Lab和Python的移动式信号实验平台.利用A+D Lab的仪器配置功能,将真实信号经调理后通过A/D转换送到树莓派,在树莓派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的研究与应用,对交通仿真系统在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准确预测和有效发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并由此产生了在线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钱钟书的”化境”说是文学翻译批评指导理论的明智之选。”化境”说一方面要求译文的语言文字流畅通顺,”读起来不像译本”,另一方面要求保留原文的”精神姿致”,使译文不失真、
目的了解汽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从而达到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目的。方法按规范要求设置检测点,对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