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性教学自21世纪初正式提出以来,就受到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生成性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等都会与传统的教学有所区别,它不是对传统教学形态的冲击,而是一种补充和进步。回顾前人的研究,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如生成性教学的内涵、基本特征、理论依据等,也有部分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索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角色等,但这些都是以生成性教学为大背景来进行探讨分析的。本研究则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高中化学这门具体的学科为背景,对高中化学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教师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以促进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主要内容为: 第一部分,梳理了有关生成性教学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现状,提出了论文研究必要性及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梳理了生成性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概述,生成性教学从生成性教学的含义、基本特征、相关理论、前人研究综述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为生成性教学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究做第一步铺垫;教师教学能力概述,从教师教学能力的含义、组成部分、研究现状三个部分对其进行总结描述,为生成性教学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究做第二步铺垫; 第三部分从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师角色和能力构成进行理论阐述。将高中化学教师的生成性教学能力构成划分为三个维度:教学前的生成性教学能力、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能力、教学后的生成性教学能力。三个维度又细分为十六个观察项目。 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对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的具体呈现部分。通过前几章的总结分析,以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生成性教学能力作为依据,以高中化学作为课程背景,进行高中化学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课堂观察记录量表的编制工作,量表主要包括具体观察记录量表、计分表格、弗兰德斯互动分类表、对话方式记录表四部分。课堂观摩后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多数教师的生成性教学能力较弱,特别是课堂的弹性预设能力,但是教学操作能力较强。 第五部分则是依据研究结果为高中化学教师提出生成性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主要包括重建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学校等教育机构给予培训等支持等。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开创性地编制出《高中化学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课堂观察记录量表》,突破了前人研究中依靠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教师进行生成性教学能力的自我报告。课堂观察更具有真实性,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生态性得到有利保障。同时,在此量表中,研究者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同步观察,两个主体的互动也成为观察的内容之一;第二方面,本研究立足于高中化学这一个学科背景,这一具体化设计使得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