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钻探纳米复合水泥基护壁堵漏材料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西部工程建设施工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有了更深入的进展。我国西部地区存在大量永久冻土层,冻土地层条件复杂。在钻探过程中部分井段构造发育,软硬互层、岩体松散破碎、水敏性强,特别是陡倾裂隙为恶性漏失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井壁垮塌、缩径及浆液漏失等现象频繁。护壁堵漏是在冻土钻探中面临的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开展针对冻土钻探的护壁堵漏研究工作迫在眉睫。目前采用钻井液进行护壁堵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需探索新的护壁堵漏材料,解决冻土钻探过程中的护壁堵漏难题。采用水泥基材料进行护壁堵漏是一种传统而重要的方法,在解决复杂地层的护壁堵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其也存在一些缺陷。在低温环境下施工时,单一水泥往往不能很好的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致使护壁堵漏效果差更甚者可能达不到其护壁堵漏目的。复合化能够有效地改善水泥性能,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复合后具有意想不到的“水化协同”效应。复合水泥这一特性对于时常发生孔壁垮塌埋钻的冻土地区钻孔护壁堵漏是非常优良的特性,以这一优良特性为研究基础,进一步解决其流变性、凝结时间与浆体强度之间的协调统一问题。通过前期试验确定以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作为护壁堵漏材料的研究基础,以冻土地区钻探对护壁堵漏材料性能的要求为前提,添加外加剂对复合水泥进行改性,使其达到施工要求。最终选择以纳米SiO2、减水剂JSS、早强剂LC以及防冻剂CC作为外加剂组合,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各个外加剂的最优加量,研制出纳米复合水泥基护壁堵漏材料。通过试验对纳米复合水泥基护壁堵漏材料的流动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等特性进行测试,试验结果可知纳米复合水泥的各项性能均达到冻土钻探护壁堵漏的要求。并且测试低温条件下纳米复合水泥浆液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流型符合赫巴流变模式。对水泥浆液的表观粘度、动切力、流性指数、稠度系数等进行表征,为建立护壁堵漏扩散模型打好基础。为凸显出纳米复合水泥独特的“水化协同”效应,通过水化热试验从热力学角度解释纳米复合水泥的“直角稠化”以及初终凝时间间隔极短的特性。使用X射线衍射(XRD)对不同养护龄期的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研究水化产物的类型与数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从水化产物入手揭示了纳米复合水泥的“水化协同”效应。采用电镜扫描(SEM)对水泥结石进行观察,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方面对不同养护龄期的水泥结石结构进行分析解释,从微观结构角度进一步探索纳米复合水泥的水化硬化过程,为复合水泥体系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设计出符合电磁兼容标准IEC 61800-3的工业变频器,解决其对电网的电磁干扰问题,给出一种由共模电感与X/Y电容组成的EMI滤波电路。根据变频器输出电流、机械尺寸以及标准
目的 :探讨MRI中椎管及硬膜囊大小对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选择的参考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本文以课堂教学中的翻译实践(经营好一生中的三天)为例,探讨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通过分析现代散文的特点提出了散文翻译应该遵循的美学原则,也就是力求在散文翻译实践中做
纤维艺术的肌理表现或称外观表现,是一种具有新颖而独特效果美的形式,也是构成纤维艺术的重要内容和有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特殊标志。纤维艺术的肌理美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
<正>当一个女人唤男人"哥哥"时,一个"哥",就让自己矮了几分,还带了几分撒娇。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女人和年龄长她几岁的男人之间的称呼。女人好办,直呼其名就可以,男人呢,叫
期刊
《彗星美人》一片曾于1951年获得第2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录音等六项大奖,它使三位好莱坞女星贝蒂·戴维丝、安妮。巴克
目的探讨持续灌流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CPPTCA)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先将80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行冠脉造影,双支及以上者为多支病变,共有56例,分为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日益向微型化、集成化以及高频化方向发展。电子浆料作为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材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玻璃粘结剂是电子浆料的重要组
目的了解浙江省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5个县(市)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工作量所得到的薪酬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周模拟海拔2500m的低氧训练期间摄氧量(V02)、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血乳酸(BLa)与运动强度(%V02max)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低氧训练适应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