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经络皮部理论,通过观察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明确刺络拔罐疗法在慢性湿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索出治疗慢性湿疹的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氯雷他定片+蛇黄膏),治疗组予以刺络拔罐疗法加基础治疗,疗程共4周。于各观察时点(第0、2、4、8周)记录两组患者EASI评分、瘙痒VA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复发情况等做好记录。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p<0.05,两者不仅在数值上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为10.34%,对照组复发率为34.78%,p<0.05,两者不仅在数值上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各观察时点EASI评分:(1)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2、4、8周时较0周相比,对EASI评分均有改善,提示两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组间比较:在第2、4、8周时,治疗组EASI评分在数值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上优于对照组;(3)在EASI各分类评分中,各观察时点苔藓样变(L)的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01);而红斑(E)、硬肿/浸润/丘疹(I)、表皮剥脱(Ex)评分方面,两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4)交互作用对硬肿/浸润/丘疹、苔藓样变存在影响。3.各观察时点瘙痒VAS评分:(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2、4周时较0周相比,对瘙痒VAS评分均有改善,两组在降低瘙痒VAS评分的幅度上大致相当;(2)在第8周时,治疗组瘙痒VAS评分在数值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交互作用对瘙痒VAS评分存在影响。4.治疗前后DLQI评分:(1)两组在治疗前后DLQI评分方面,p<0.01,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均有改善。(2)第4周时,两组DLQI评分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经络皮部理论的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较佳,在改善患者皮损严重程度(尤其是苔藓样皮损)及瘙痒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治疗方法拓宽了刺络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途径,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