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两部长诗的文体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erer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的两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以及《露克丽丝》分别创作于1593和1594年,是莎士比亚青年时期的重要作品。然而,它们虽然在出版后的几十年里大受欢迎、一版再版,却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被低估被忽视。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明显。虽然莎士比亚研究领域卷帙浩繁,国内却几乎没有关于这两首长诗的高质量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莎士比亚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伟大的剧作家,而其诗人的身份往往被忽视。一直到最近几十年才陆续出现一系列论文和著作,试图恢复莎士比亚伟大诗人的地位。在莎翁的所有诗歌作品中,十四行诗已经获得广泛的赞誉,而相比之下,两首长诗往往至多受到温和的称赞。原因是多方面的:高度修辞化的语言不合现代人的胃口;过于简单的情节和大量的独白使人们怀疑它们究竟是否是叙事诗;而诗中相互矛盾的因素使得人们对诗歌的内容和意义产生困惑,以至于有些人把这两首诗当成是作者为了炫耀修辞技巧而作的文章,认为它们是没有任何深刻内涵和实际意义的作品。本篇论文力图使人们认识到这两首诗歌的艺术价值和重要性,证明它们是具有深刻意义的诗歌杰作,而不是堆砌修辞技巧的肤浅作品。诗中大量修辞手法的使用和语言的独特运用是表现和传达诗歌主题意义的方式。为了展现语言和文体如何有效地传达意义,本文将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文体分析,使诗歌的解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有据可依,有理可循。第一部分为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基础、方法论以及文献综述。文章对文体这一概念作了简要界定。文学作品的文体是作家完成作品的方式,是个性化的语言使用和形式安排。一首诗歌的文体和形式是诗歌得以存在和表达意义的方式。本章介绍了研究中运用到的重要文体学概念,包括前景化、偏离和平行结构等等。文章通过对诗歌中前景化了的文体特点进行分析,发掘文体选择背后的原因,从而揭示诗歌的意义和诗人的写作目的。文献综述部分列举了对两首诗歌的各种不同的阐释方式,包括从性别、道德和政治角度所进行的分析。虽然有些观点和论证存在问题,但这些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论文第一章讨论诗歌的音韵特点,内容包括六行体和国王体(七行体)两种格律,阴性韵(弱韵)的运用,以及分别针对两首诗歌具体音韵特点的分析。六行体创造了紧张与平衡持续转换的总体效果,十分适合在《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中用来反映人物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以及冲突对抗。国王体由于多了一个第五行,使诗歌获得沉思与回想的空间与意蕴,符合《露克丽丝》的严肃主题与沉重氛围。另外,论文通过大量实例证明,阴性韵和其他音韵特点在人物塑造以及突出诗歌意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第二章讨论两首诗歌在词汇使用上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伊丽莎白时期英语语言的特点与状态。诗中使用的第二人称代词‘thou’显示了中古英语的痕迹,而与‘you’的混合使用是诗歌的一大文体特点。在《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中,维纳斯对阿多尼斯以‘thou’相称,表现了她的缱绻柔情;而阿都尼斯称她为‘you’,言语中充斥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不屑。《露克丽丝》中‘thou’与‘you’的使用则更多地是出于社交礼仪和对社会身份的认知。本章还讨论了诗歌中大量新造词的使用,分门别类地分析了诗中出现的合成词、词缀添加以及词类转换。此外,本章还探讨了双关语和矛盾修辞法的使。这些都是前景化的方法,突出了词语间相互呼应所产生的意义,增加了语言的密度,有效地揭示和强化了诗歌主题。本章中讨论的另一问题是诗歌语言中体现出来的词汇一致性,即诗中词语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词汇遵循的不是句法的逻辑,还是词汇间相互作用的意义逻辑。通过对词汇一致性的分析,可以挖掘诗歌语言蕴含的潜在意义,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揭示和强化主题。第三章讨论的是语法与句法层面上的文体特点,内容包括时态、句子长度与复杂程度、跨诗节连续、结构修辞中的反复与平衡、修辞疑问句与呼语。《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中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的交互使用使得人物表现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具体人物冲突抽象化为对待爱情不同态度的冲突和对爱情中不同状态的表现。《露克丽丝》中过去时与现在时的转化是控制读者与人物距离的手段。现在时态类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引人入胜;而过去时好比长镜头,让人旁观、思考。诗歌中使用的句子类型与诗歌的主题与基调是一致的,相对简短、简单的句子有利于构建《维纳斯和阿多尼斯》中那个明快的自然世界,而冗长、复杂的句子更有利于反映《露克丽丝》中严肃、复杂的社会关系。此外,各种结构修辞方法有助于表达人物的强烈情感,烘托作品主题。第四章探讨语意层面的文体特征。转喻的修辞手法包括隐喻、明喻、象征、夸张等等,均是对标准语言突破、变形后取得的崭新表达方式。它们是产生意象的机制,是表现诗歌主题的载体。比如贯穿《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中的狩猎意象,以及《露克丽丝》中的大量战争意象,都很好地反映了诗歌各自的主题。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红、白等颜色以及大量相关描述使得这些颜色具有象征意义。而相同颜色在两首诗歌中的不同内涵体现了诗歌的不同主题意蕴,显示了一个不存在道德判断的明亮的自然世界和一个严肃、沉重的人类世界的区别。再者,诗歌中大量使用的夸张修辞不仅是华丽文风的标志还蕴含着主题意义,有利于人物塑造。第五章考察两首诗歌文体的整体特点,探讨了诸如得体、漫笔和反讽这样几个综合层面上的文体特征。得体是古典修辞学的一大原则,要求人物的言行符合对人物特征的设定。这就解释了一个让很多读者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什么维纳斯在谈及野猪如何杀死阿多尼斯时会使用充满爱欲的语言,而塔昆在犯下强奸罪行之前言语中就充满悔恨。维纳斯是爱之女神,她就是爱本身;而塔昆这个人物既是罪犯,也是他自身欲望的牺牲者。诗人持中立的态度把两幅不同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是要得出结论、赞扬高尚、鞭笞邪恶。漫笔是伊丽莎白时期文学的常用手法。这两首诗歌当中存在大量漫笔,比如对阿多尼斯的马的描述,以及对特洛伊战争的描画。它们在整个诗歌结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和深化了主题表达,而并不是像有的读者所理解的分散和削弱了诗歌的整体结构。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既可以指语言与实际意图的不一致,也可以指读者的期待与作品实际内容的反差。对诗中各种反讽的分析可以很好地揭示诗歌的主题。总之,对莎士比亚两首长诗文体的系统分析告诉我们,两首诗分别展现了爱与社会这两大主题。《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展示了对待爱情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以及爱情中的人的多种不同状态。这首诗歌中的人物处于一个田园世界中,整体氛围明快而带有喜剧性,在这个世界中爱情和爱欲是中性、不带价值判断的。而《露克丽丝》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男人与女人之间,自我与社会身份之间的对立与对抗,探索了权利、欲望、道德、身份与罪恶这样一些与人和社会相关的主题,整体氛围沉重、发人深思。这两个不同世界的构建得益于特定的语言选择与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莎士比亚在诗中持中立的态度,像一位工笔画家一样将两个不同的世界展示在人们面前,让读者自己去看去理解。而对这两个不同世界的展示是通过华丽的文体来实现的,并且这种文体将读者时刻吸引到这一展示过程当中。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情况下,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的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路桥行业由于与人们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中国GDP核算及其数据结果一直存在争议,从制度上予以系统研究极为必要。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GDP核算制度文件,分别就年度核算与季度核算方法实务进行深入解析。研究
哲学界似乎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康德哲学是一种折衷主义,不论来自左面还是右面的批判大都将其定性为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焦点在于对自在之物的坚持或消解,但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思考的问题。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如何回收利用工业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尤显重要。目前,废弃橡胶已经成
网络技术为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调解作为传统纠纷解决方式之一自然也不例外,即调解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从在线调解技术手段和实践情况入手,可以对在线调
近年来,能源供给趋紧和环境破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目前,光伏发电是最有前景的清洁发电方式之一,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于耗能巨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业,其中不乏有的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属于一个对安全保护要求级别很高的种类,除了要防止各种抢、偷、盗等刑事案件以外,还要注意
情报信息是公安机关做好群体性事件预控工作的必要前提,是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实施正确决策和指挥的可靠依据,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基础。针对群体性事件情
文人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进程中珍贵的艺术财富,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我国绘画艺术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还体现在它们本身极高的、与时俱进的审美价值。由魏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