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行走散文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行走散文是指:产生于九十年代以后的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作者对文化、历史、人文等方面追忆与探索的文学样式。这样的作品一般以作者的旅游和行走为前提来追寻古老而美丽的文化,散文以行走为主要内容与载体来寻求文化的“根”,进而表达对文化的反思与敬畏之情。本文从散文与行走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和观点:首先,将行走散文置于1980年代以来“文化热”背景之下,梳理和探讨其兴起和原因。从时代背景来讲,当文化不再被作为政治、阶级的利用工具时使得文人可以真正得去挖掘文化,抒发情感,而在传媒大力推动“文化热”、“旅游热”的条件下,行走散文变应运而生。在这类散文中突出了作者的观念背景,如大量以描写家乡故土的文章体现了中国人乡土情结的历史文化。再有行走散文描述的是作者在行走体验中对历史、社会、文化的深刻分析,这需要作者从更广泛意义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上提供支持,突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氛围,而这也正是作者价值观、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其次,通过具体文本的分析。揭示新时期行走散文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体现在追求自然的和谐,通过行走体验对历史、文化、社会的分析,无论是肯定也好,批判也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使读者产生共鸣。思想价值还体现在对美和生命自由的追求。行走散文的视野相比其他散文而言更开阔,尤其是将人性、历史、命运等因素结合在一起时,更凸显了作者丰富的精神家园。艺术价值体现在主题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情与理自然的融合和统一。最后,对行走散文作家代表余秋雨先生进行个案研究,探索行走散文的文学理论价值和审美价值。余秋雨先生的行走散文大多以寻经觅道为主题,相比较其他以写乡土情结的作家而言,他更偏向于行走在山水、名胜之间。正是因为以壮阔的山水、举世闻名的古迹为创作内容,在余秋雨文章中可读到大段精美的语言,直击心灵,而对众所周知的旅游资源的描述,也使得文章极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扩大影响力。余的文章结构大多以大题材、大视野、大结构的文体形式展示出来,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脉管病临床,应牢记“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脏腑功能失调”之病机,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内外相兼。谨守“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之论,切忌滥施大苦大寒之剂,以达谨
家族在中国文学史的创作中,一直是一个永恒不衰的主题。家族小说以“家族”为视角,通过描写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家庭发展演变,折射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抗战时期的家族小说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T对宫颈涂片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对其中细胞学筛查为异常结果的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
萧乾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一身份深刻体现在他的小说文本中。本论文主要对萧乾三十年代的小说进行分析研究,力图全面梳理萧乾小说中“叙述者”的变化发展及其审美意蕴,探讨
《庸闲斋笔记》是晚清陈其元的一部笔记著作,其涉及面十分广博,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典章制度、文学艺术、天文地理、风俗民情、轶闻琐事以及鬼神怪异、医卜星象等等。清
随着研发网络化环境的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中结点间知识流动过程对网络结构演变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技术创新网络的本质体现在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流动的复杂适应系统。利
谢灵运和谢朓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后人因二者诗歌成就之高而并称“二谢”。但二谢的成就不仅限于诗歌领域,他们在赋的创作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南朝时期,山水审美意识自觉的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因其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水中上品、筵席佳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河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有
宋代,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发展繁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创作,诗、词、文等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综观整部宋代历史,两宋之际又是一个有着独特地位且不容忽视的阶段,这一
“五四”前后,中国社会处于外有日本侵略、内有军阀混战,经济濒于破产,百姓生活困苦的严峻状况。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个人及民族进行着不懈的求解和努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