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所收治的2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病例,研究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病因、病史及临床表现等特征,为临床医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本病提供依据。从而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能力。
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25例患者的病史、临床和病理资料,就其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收集有剖宫产史和无剖宫产史因良性疾病切除子宫之峡部标本各20例,采用双盲法由同一病理医生阅片。
结果:本病初诊误诊率较高,达76%,患者大多数有停经史,阴道不规则流血可发生在有停经史的患者,也可发生在无停经史的患者,出血可发生在人流或药流术前、术中、或后。88%的病例在剖宫产后6年以内发病;68%的病例病史中有≥4次的人工流产史或药流史。妇科检查有异常者占52%。25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9.48±11.20天。发病时阴道出血的程度与人工流产的次数、剖宫产术后的年限可能无关(P>0.05);妇科检查有无异常、发病时出血的程度与患者住院天数也可能无关(P>0.05);诊断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阴道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能起到确诊的作用。治疗多采用MTX、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刮宫术、子宫动脉栓塞;如治疗无效,则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结论: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应常规行阴道超声检查,对怀疑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应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妊娠组织内血流的情况、妊娠组织浸润肌层的深度。治疗多先采用MTX药物治疗,在超声检查妊娠组织内血流减少和血β-HCG下降>15%时再行清宫术,不宜直接行清宫术。对妊娠组织浸润肌层较深的患者,应先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再行清宫术,对药物治疗无效者,也应行介入治疗。应避免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