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场下油水两相微观聚结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原油进行电脱水处理是油田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对于液滴在电场中的聚结机理及运动特性仍没有形成系统理论,同时现有电脱水设备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本文对电场力作用下油水静电聚结分离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详细总结了静电聚结机理以及液滴在电场中的运动特性,分析影响聚结效率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紧凑型静电聚结器的室内实验系统和现场应用型静电聚结器,对完善静电聚结机理及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对电场中的液滴—液滴和液滴—液面聚结进行了详细的实验观测及理论分析,发现当液滴相对距离增大时,移动临界电场强度迅速升高,较大液滴发生相对移动所需的场强低于小颗粒液滴;两液滴间距与液滴半径之比大于1时,液滴间中心连线与电场力夹角θ<54.7°或θ>125.3°,两液滴间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力,当液滴间距较小时,能产生聚结的最大倾角增大为81.3°。通过计算两液滴中心相对移动速度的方法,对液滴—液滴之间的聚结速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液滴的聚结速度明显加快,液滴尺寸的增长,连续相的粘度升高,介电常数降低,均会延长聚结时间。当电场强度较低时,液滴相对液面变得扁平,阻碍液滴发生聚结。在电场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滴对在靠近的过程中会出现搭桥变形,液滴将发生瞬间聚结即电箝位现象。对于停留在液面上的液滴,电压升高到一个值时将瞬时并入液相。尺寸较大的液滴发生瞬时聚结时所需的电场强度较高。   液滴的变形率随场强升高而增加,较大颗粒液滴在电场中变形更剧烈,Weber数对于液滴的变形率具有较好的指导性,但在变形率较高时(大于1.4),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随着液滴颗粒尺寸的增大,液滴发生破裂时对应的变形率相似,但临界电场强度有所降低。脉冲电场中,液滴的震动频率与电场频率保持一致直到达到一极限,之后液滴呈基本稳定的状态。液滴在低频脉冲电场中(低于2Hz)时,振幅比值基本为1,达到或者超过极限频率值时,振幅比值几乎为零。   液滴在交流电场的聚结速度优于直流电场和脉冲直流电场,在电场强度相同的条件下,液滴变形度依次为直流电场>脉冲直流电场>交流电场。表面活性剂降低系统的界面张力并引起液滴表面的不稳定性,液滴极易发生形变,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变形将加剧,表面活性剂还造成液滴相邻液面间排斥力大幅上升,阻止其发生聚结。   在室内静电聚结器实验架上对白油—水乳状液进行静电聚结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电场强度可有效提高聚结效率,延长乳状液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也有利于油水分离,此外静电聚结作用适用于油包水乳状液,对于电导率较高的水包油乳状液分离效果不明显。经过改进和完善,设计加工出现场用静电聚结器及其配套设备,并进行了实验,发现其脱水效果和能耗都优于传统电脱水器,且运行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将模块化设计方法运用到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设计中,旨在提高直角坐标机器人设计效率及科学性。在研究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将直角坐标机器人按模块进行划分,然后对各个模块单元
陆相页岩储层具有比海相页岩储层分布范围小、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以及纵向分布厚度较薄等特点,加之陆相页岩气平面及纵向上分布的复杂性导致了准确计算陆相页岩气资源
在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的大背景下,生产者对生产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节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物流仓储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和升级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的物流速度。而进行出入库作业时堆垛机在的工作效率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不断提高堆垛机的运行速度、定位精度和自适应环境能力是物流仓储技术的热点研究方向。全面提升堆垛
学位
镇北油田位于甘肃陇东地区,中生界地层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通过近几年的勘探实践均证明了镇北油田为陕甘宁盆地主要油气富集区之一。镇北油田在近几年的勘探、评价过程中,发现
磁控溅射旋转圆柱阴极靶(简称旋转靶)自发明至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化制备大面积功能薄膜的生产中。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创新,旋转靶在工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在
内燃机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机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内燃机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研究和设计人员进一步加强对内燃机的各部件的认知,为进一步提高内燃机性能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