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微信群在中学家校协同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微信群在本校的应用现状,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管理和家校协同的水平,增进双方之间的信任度,更正现如今班级微信群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引导班级微信群成为更科学、更正能量的家校协同工具。本研究兼用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偏向质性研究。研究对象是研究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由自编的针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家长的调查问卷入手,结合访谈法,关注教师们和家长们在班级微信群中的行为表现和态度表现,用统计数据工具得到了每一个项目的占比。从数据中我们看到家校双方之间的意愿矛盾点,了解到教师群体对家长的配合度比较满意并且期待提升,家长们希望微信群更好地服务于自身需求;与家长和教师代表访谈后,也补充得到了如教师们在群内的行为表现与自身学科性质相关等结论。同时本文指出:微信群缩短了家校双方物理距离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发言的随意性导致不适宜的回复方式和发言内容、对教师和家长带来一定程度的精神压力、影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潜在的金融诈骗和不良信息传播的风险等。本文在教育体制偏应试的社会环境下,结合微信自身的社交定位,阐述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外部因素,以及如班主任不注意自身定位、教师使用微信群方式单一、部分家长协同参与度落后等人为因素,深入挖掘了造成协同问题的复杂成因。并针对性地对教师、家长和教育部门提出了改进措施,建议中指出:作为群管理者的班主任们具体的管理建议,同时呼吁加强教师们的互联网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常识,注意信息发布的简练性和准确性,不要过于把班级微信群“教学工具化”;建议家长增强合作学习意识,恪守班级群公约;各地方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宏观引领和文件规定。研究结论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激励教师和家长双方创新探索如何携手并进,达到家校协同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