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布索坦(非布司他,Febuxostat)是由日本Teijin公司研发的一种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脱氢酶抑制剂,是第一个全新高效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选择性抑制剂,用于治疗高尿酸症。该药于2008年5月被欧盟批准上市,于2009年3月首次在美国上市。这是自1964年别嘌呤醇上市以来,第一个在美国批准上市的降尿酸类治疗痛风药物,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旨在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一条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本文研究以对羟基苯甲腈为起始原料,经过加成、环合、甲酰化得到非布索坦重要中间体2-(4-羟基-3甲酰基苯基)-4-甲基-5-噻唑甲酸乙酯,再经过醚化、氰化、水解得到非布索坦。考察了各个因素对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影响。在对羟基硫代苯甲酰胺的制备过程中,以硫代乙酰胺为硫化剂,使用浓盐酸~冰醋酸的反应体系替代了DMF~HCl作为溶剂,提高了收率,避免了加压通H2S风险。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较理想的反应条件:温度60°C,时间6h,投料比1:1.3,使收率达到93.5%。纯度98.3%。在环合反应中,使用乙醇作为反应溶剂,反应生成的杂质在产品结晶时溶解在乙醇中,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纯度。考察了乙醇溶剂的用量和温度反应条件,产品收率达到92.4%,纯度达到99.8%。在甲酰化反应中,通过研究达夫反应机理,考察了不同的甲酰化试剂、溶剂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发现理想的甲酰化试剂为六次甲基四胺,并选定甲磺酸作为溶剂和酸性催化剂替代了多聚磷酸和三氟乙酸,有效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产品收率,产品收率达到83%,纯度达到99.5%。在醚化和氰化反应中,将醚化和肟化的反应实现“一锅法”得到肟化中间体,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收率。肟化中间体脱水成氰的过程中选择甲酸作为溶剂、甲酸钠作为脱水剂,优化了各步的反应条件,两步产品收率达到79.1%。在水解反应中,用乙醇作为溶剂替代了异丙醇,用稀碱代替了浓碱,有效提高了原料转化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较理想的反应条件:温度50°C,时间4h,析晶温度0°C,使收率达到83%,纯度99.5%。以对羟基苯甲腈为起始原料,经加成、环合、甲酰化、醚化、氰化、水解六步反应,产品总收率为47%,该线路工艺可行、原料便宜易得、条件温和、收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