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大义合地区处于古生代古亚洲与中生代环太平洋两个全球性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的区域,属于古亚洲成矿域和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在收集和整理前人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矿床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地物化等勘查工程手段对区内控矿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预测了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如下的认识:研究区内矿(化)点成因类型以热液型为主,少数为斑岩型,区内热液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多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构造岩浆活动有关,晚侏罗世喷出的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中酸性—中性火山岩赋含大量成矿物质。随后侵入的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浆热液沿构造裂隙迁移富集,在有利的构造空间沉淀下来形成矿产。研究区内南北向、北西(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是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银铜矿体多赋存于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处,银钼矿体多赋存于蚀变的花岗斑岩体中,具有面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闪长斑岩带—含钼黄铁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的分带特征。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银黝铜矿,次为闪锌矿、辉铋矿、黄铜矿和方铅矿。区内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上北东向展布的同向扭曲带和高视充电率低电阻率异常区是找矿的有利部位。区内1:5万地球化学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表明Ag、Cu与As、Bi关系密切。基于以上工作最终圈出1个银Ⅱ级成矿远景区及2个重点找矿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