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保障政策,更是国家实施宏观战略的经济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不同渠道,政府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与扩大就业相关的各类补贴,如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专项资金。如此巨额的就业专项资金支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降低了失业率、增加了培训对象的职业稳定性和收入、真正惠及受众群体,这是备受关注的支出绩效问题。广州市就业专项资金设立已经长达18年,却依然没有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专有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依靠广州市财政或者上级机构发文而形成绩效评价体系,因此对广州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梳理优化就业政策、科学分配就业专项资金和监管强化就业服务。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就业专项资金项目的背景,为了缓解严峻就业现状制定的补贴政策依据,同时也介绍了广州市就业专项资金项目近几年的资金情况及管理概况。然后通过对广州市就业专项资金目前为止主要使用的两种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分别从组织流程、指标构成、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总结出现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模式的以资金管理者项目自评为基础、以政府机构作为主导、评价缺少民众参与、评价指标体系侧重支出情况、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细化、尚未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观念、评价结果未得到很好的应用、缺乏严密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信息化系统等八大特征。最后,针对总结出来的八大特征,结合广州市就业工作的特点,根据就业资金开展情况,提出引入第三方评价、完善细化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绩效观念、建立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创建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信息化系统等五大关于完善广州市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就业专项资金现有体系的分析研究,一方面从评价组织主体、评价流程、评价指标、评价操作等方面,为构建广州市专有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原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特征总结,发现广州市对就业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丰富组织评价主体、细化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制度、创建信息平台等建议,不断地夯实评价基础,有利于改善日后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从而为制定广州市就业政策、专项资金分配提供依据,使专项资金获得更高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