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噬菌体LPST144尾纤维受体结合活性及Teseptimavirus属噬菌体基因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yong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影响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每年给人类健康以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耐药性沙门氏菌菌株的不断产生,因此,沙门氏菌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快速检测方法能够预防食源性病原菌感染,加快食源性病原菌中毒事件中病原体的鉴定,沙门氏菌作为一种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其快速检测方法的探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保存的一株沙门氏菌裂解性噬菌体LPST144为研究基础,对其基因组、形态和遗传物质类型进行表征,确定了噬菌体LPST144在目前分类体系下的分类。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遗传进化分析预测了噬菌体LPST144的装配、吸附和裂解模式,推测其尾纤维基因为可能的受体结合蛋白,并对其尾纤维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LPST144噬菌体尾纤维gp38的氨基酸序列特征、遗传进化关系和C末端二级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异源表达和特异性结合能力的检测,验证了尾纤维gp38特异性结合宿主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3311)以及实验中其他受试沙门氏菌的能力,从而得到一个潜在的沙门氏菌检测探针。为进一步分析噬菌体宿主特异性与噬菌体基因组序列的相关性,对噬菌体LPST144所属的Teseptimavirus属下153株噬菌体GC含量、基因组大小、核心基因组和广泛基因组、尾部元件排布进行分析,并探究了核心基因、尾纤维和尾刺的遗传进化关系。为基于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作为检测探针用于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检测以及宿主范围的定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沙门氏菌噬菌体LPST144基因组分析:LPST144为一株短尾科噬菌体,遗传物质为线状双链DNA。基因组大小为39050 bp,共预测到43个基因,其中27个基因被注释为已知功能;未发现溶原性相关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毒力因子;预测到5条启动子序列,4条终止子序列。LPST144为有尾目(Caudovirales),短尾科(Podoviridae),Autographivirinae 亚科,Teseptimavirus属下的新物种,进化分析以及比较基因组分析推测噬菌体LPST144呈直接末端重复的末端类型,且基因组头部和尾部序列均存在195 bp的重复序列,采取Holin和Endolysin的裂解策略,尾纤维是可能的受体结合蛋白。(2)尾纤维gp38的序列分析及其结合活性研究:对尾纤维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克隆表达并验证其活性。结果表明:LPST144的尾纤维gp38包含646个氨基酸残基,N端具有两个保守结构域,且与T7噬菌体相似度较高;而C末端序列差异极大,存在大量的β折叠结构,与T7噬菌体尾纤维C末端二级结构类似。gp38具有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的多个特点:具有模块化的性质、序列相似性低且C末端富含β折叠结构。进一步将尾纤维基因orf38进行异源表达、纯化,采用全菌包被的ELISA方法检测其特异性结合宿主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3311)的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在450 nm处吸光值为0.94±0.02,阴性对照组吸光值为0.17±0.01,对宿主菌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且gp38重组蛋白与实验中受试的其他6株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均能结合;采用大肠杆菌(T10)、沙门氏菌外膜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6538)及PBS缓冲液代替宿主作为对照,吸光值分别为0.58±0.03、0.56±0.01、0.59±0.03和0.53±0.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尾纤维gp38具有特异性结合宿主菌以及实验中其他受试沙门氏菌的能力。(3)Teseptimavirus属噬菌体基因组相关性分析:对噬菌体LPST144所属的Teseptimavirus属下153株噬菌体进行基因组GC含量和基因组大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噬菌体GC含量为56.8%±0.82%,相较于其他噬菌体更高;弧菌噬菌体GC含量相对较低,为42.7%±0.09%。上述两个噬菌体均与该属下任一其他组噬菌体呈显著性差异,其他组噬菌体均不存在任意两两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噬菌体基因组大小并没有呈现出如基因组GC含量中的宿主特异性。对153株Teseptimavirus属噬菌体进行核心基因组和泛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153株噬菌体构建出一个含有606个基因的Teseptimavirus属噬菌体泛基因组。其中核心基因组包含4个基因,表明Teseptimavirus属噬菌体基因组中绝大多数的基因是可变的,基因组高度开放,与外界环境或其他噬菌体发生频繁的遗传物质交换。核心基因组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弧菌噬菌体聚集为一簇,假单胞菌噬菌体聚集为一簇,而其他宿主的噬菌体核心基因组并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宿主特异性拓扑结构,与基因组GC含量的分析结果保持一致。其中7株沙门氏菌噬菌体聚集为3簇,与耶尔森噬菌体、果胶杆菌噬菌体、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以及沙雷氏菌噬菌体核心基因组相似性相对较高;尾纤维和尾刺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未发现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尾纤维基因树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噬菌体聚集为两大簇,弧菌噬菌体聚集为一大簇(除弧菌噬菌体JSF25),沙门氏菌噬菌体尾纤维与埃希氏菌噬菌体尾纤维的序列差异相对较小。尾部元件的排布分析发现Teseptimavirus属噬菌体尾部元件的排布有8种存在形式,该属下75.8%的噬菌体采用尾管蛋白gpll-尾管蛋白gp12-尾纤维的尾部结构模式,不存在同时存在尾纤维和尾刺的情形。
其他文献
甜味剂是赋予食物甜味的物质,是非常重要的食品添加剂,通常应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中。除了具有优良的甜味特性外,甜味剂对人体健康也具有一定影响。目前已经有一些科学家指出,甜味剂的摄入可能会引发各种代谢性疾病,但是有关甜味喜好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围绕甜味剂对其喜好的影响开展研究。首先通过双瓶喜好实验筛选出小鼠喜好的甜味剂种类及浓度,然后通过甜味剂短期摄入后测定其行为
学位
沙门氏菌是一种食源性病原菌,通常引发各种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成为公共安全问题之一。生物被膜是一种动态的微生物群落,与浮游微生物相比,生物被膜中的细菌细胞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使自身免于环境胁迫、抗菌剂或机体免疫系统的侵害,从而变得难以被清除。食品加工过程中细菌可附着在食品加工表面形成生物被膜且受到多种生长条件的影响,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了解这些生长条件影响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对于最大程度降
学位
亚硝酸盐(Nitrite)在食品加工中普遍存在,食物来源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人体摄入亚硝酸盐的主要途径。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对人体造成毒害作用,同时亚硝酸盐还是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作用。因此控制人体摄入亚硝酸盐含量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不仅能够维持人体肠道平衡、还能够抑制发酵食品中有害菌生长、降解食品中亚硝酸盐,
学位
我国淡水鱼资源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草鱼是养殖淡水鱼年产量最高的鱼种。淡水鱼由于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流通和加工过程中易发生脂质氧化,导致品质劣变。天然抗氧化剂因具有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抑制脂质氧化等特点,近年来不断被用于水产品保鲜研究领域。绿原酸作为一种天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抑菌等功能和药理效应,有望成为潜在的天然食品保鲜剂。本课题以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轭二烯值、过氧化值
学位
柑橘汁为国内外柑橘加工产品的一大类,在柑橘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果肉渣,因利用度低而造成柑橘资源的浪费。‘不知火’柑橘形状奇特、酸甜可口、水分充足,是我国畅销的柑橘品种,其果肉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理活性。酚类物质可分为游离酚与结合酚,因结合酚较难提取,因此其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不知火’柑橘果肉渣为试验原料,以结合酚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法分别优化碱、酸水解法的
学位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国民生活质量逐渐改善,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蛋白质、糖类、脂质摄入量普遍升高。高脂饮食中摄取的饱和脂肪酸是导致人体高脂疾病的罪魁祸首。当下,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逐日攀升,应对高血脂症的方法包括治疗和主动预防,中药相比于西药有许多优点,中药和饮茶对防治高血脂症有很好的疗效,且不易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以柑普茶为原料,提取并纯化得到了陈皮、普洱茶总黄酮,应用HPLC法测
学位
本文的研究对象红球菌(Rhodococcus sp.)B7740源于北极海洋,是我国北极科考队第三次科考期间于北极站点B77处(14649.28W,76°58.08N)25 m深的海水中获得的菌株。因其生长环境特殊,颜色鲜艳,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类胡萝卜素和类异戊二烯醌类物质,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营养价值,其中的甲基萘醌MK-8(H2),目前鲜见有关
学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中国产量最大的养殖淡水鱼品种,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产量达553.3万吨。草鱼鱼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草鱼常因养殖密度高、投饵量高、水质差、运输过程中的氨氮等胁迫而使氨氮化合物在鱼肉中积累,导致鱼肉风味品质下降。采用湖泊微流水对草鱼进行处理,处理20 d后能减少草鱼鱼肉中不良气味物质,提高感官接
学位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鲢鱼皮,本文采用热水法提取鲢鱼皮明胶,酶解制备胶原多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鲢鱼皮胶原肽钙螯合物(Silver carp skin collagen peptides-calcium chelate,SSCPs-Ca)的制备工艺;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表征鲢鱼皮胶原肽钙螯合物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鲢鱼皮胶原肽钙螯合物的稳定性;最后采用Caco-2细胞
学位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能引发腹泻、呕吐、肠胃炎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存在容易破坏食品组织等问题,因此开发出天然抗菌剂来取代原有的防腐剂是当前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针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天然产物组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菌剂,被认为是更好的延长食品保存期的方法。研究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