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建设和谐社区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城市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构建和谐社会基础在社区、关键也在社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都依托于社区,城市居民的诸多需求也都得通过社区的服务和管理来实现。当前,社区在基层民主、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治安稳定、关系协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社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切入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对于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构建和谐社区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完善社区建设理论的需要,更为社区实践所必须,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选择济南市槐荫区作为研究重点。该区是济南市典型的老城区,由于历史、地域、规划设计等诸多原因,在和谐社区建设中面临困难群众数量较多、基础设施落后、社区资源整合开发程度较低等现实特点,汇集了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表现得更加突出,构建和谐社区的难度更大,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本文在明确界定社区的涵义、和谐社区的主要标准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槐荫区实际,首先回顾了槐荫区和谐社区建设的背景和实践情况,对槐荫区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社区建设经验,借鉴我国部分样本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对构建和谐社区提出对策建议:加强扶持引导,建立政府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引导居民自治,保障居民群众“当家做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开展文化建设,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希望这些思考能为地方政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和谐社区建设理论和实践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本文综合已有文献对“复旦大学前一站”歧义的解释,从空间、时间及认知角度解释了汉语方位词“前”在语言表达上出现的矛盾,最后指出,现代交通工具的报站习惯导致了“复旦大
公共项目的初衷就是为了推动社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并实现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项目提供,共存在两种形式,其一为直接;其二则是间接。就当前来说,在我国公共项目之中,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R&D活动是保证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R&D资源的投入及管理。近年来在科技兴国战略的指导
“而”在现代汉语复句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而”可以表示并列,包括对举和平列.对举时,“而”可以标示差异,标记、突显转换话题;平列时,“而”可以表示两种情况的
本文在大规模语料统计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非X不可”和“非X”的语义、语用、篇章上的特点,发现语义上“非X不可”和“非X”主要表示当事人意愿、言者推断,表示言者意愿的
“首个”在报刊杂志、新闻广播和其他媒介中使用越来越频繁,几乎可以和“第一个”平分秋色.在语义表达上我们认为“首个”不是对“第一个”的简单复制,而是有其明显的表达话
本文以日本选修汉语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FLCAS量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统计考察了大学生的汉语课堂焦虑数据,并进一步讨论了汉语课堂焦虑与学
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得到“自由”.在学生们“自由”的基础上,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会自觉地
本文以“了”为例,提出虚词的“本质功能”,并使用“剥离法”提取本质功能.本质功能是基于系统综合方法下的一种认识.本文提出“整体观”,从整体认识含“了”格式所表达的意
近年来我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网络经济不仅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有效解决了社会就业、群众增收等问题,还带动了金融、通信、物流、服务、互联网基础设施及设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