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3年3月,中国首次检测到人感染新型A型重组禽流感病毒(H7N9),截至2019年4月3日,全国共确诊1568例人感染,其中615例死亡。而在2016年至2017年第五次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中,从被感染人身上分离到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提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已从低致病性转为高致病性。综上,研制高致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30097、31672586、U1501212);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19B02021800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A030313422);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42); 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3月,中国首次检测到人感染新型A型重组禽流感病毒(H7N9),截至2019年4月3日,全国共确诊1568例人感染,其中615例死亡。而在2016年至2017年第五次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中,从被感染人身上分离到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提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已从低致病性转为高致病性。综上,研制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以实现对高致病性H7亚型禽流感的临床快速诊断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中首先参考从Gen Bank和GISAID数据库中2013年以来所有的H7N9亚型流感病毒中的80株H7N9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毒株,对本实验室分离鉴定并保存的8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根据遗传演化分析的结果,从8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中筛选出代表性毒株HZ-3,以之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方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经过3次亚克隆,最终筛选出6株稳定分泌抗H7亚型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2E2C5、3C6D3、5D2C9、8H5A9、9F8E3和21B6F9。6株单抗的抗体亚类鉴定结果显示6株单抗均为Ig G;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6株单抗均不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有较好的特异性;广谱性鉴定结果显示2E2C5、3C6D3、8H5A9、9F8E3和21B6F9均能与其他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应,有较好的广谱性;效价鉴定结果显示,2E2C5、3C6D3 IPMA效价最高;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2E2C5、3C6D3、9F8E3和21B6F9均针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蛋白;血凝抑制性试验结果显示仅2E2C5、3C6D3、9F8E3和21B6F9有血凝抑制活性;中和试验结果显示,以上四株单抗同样具有广谱中和性。其余2株单抗均无血凝抑制活性和中和活性。本研究成功地制备出了针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H7N9亚型的禽流感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在临床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中,碳青酶烯类药物作为少数有效药物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近年来,介导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的blaNDM基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在食品动物中也出现了blaNDM阳性细菌的报道;作为人类肉类食品的来源,食品动物中blaNDM基因的流行给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风险。本研究以山东省一个养鸡场,以及广东省一个兽医站、一个养鸡专业合作社和两个养鸡场的家禽为研究对象,对bl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依然超过了50.0%,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的“桥头堡”。我国医疗体制在持续地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乡镇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进一步促进乡镇卫生医疗服务的智能性,不仅关系到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也将影响民众的幸福指数。在物联网快速发展之下,将其和乡镇卫生医疗服务进行融合,将推动我国乡镇卫生医疗
火龙果果型独特,颜色艳丽,清甜可口,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火龙果是一种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一年可以多次开花结果。不同月份采摘的火龙果果实品质不同。目前,火龙果不同月份采摘的果实品质分析还未涉及。本文以红皮红肉火龙果(‘红冠1号’、‘红冠2号’、‘湛江红肉’、‘49-3’、‘莞华红’、‘红水晶’)、红皮白肉(‘莞华白’、‘红宝石’、‘阳西白肉’)、红皮粉红肉(‘莞华红粉’
药片表面缺陷是影响药片质量的重要因素,表面缺陷检测已经成为药品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目前国内大多生产厂家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检测效率低、主观因素强等问题。采用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研究药片质量缺陷的自动检测系统,实现自动化的药片缺陷检测已经成为药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药片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课题组开展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散装药片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本文的研究
沙门菌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之一,是造成全球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每年在全世界范围沙门菌病大约会发生9380万例。至今,世界上发现了超过2600种血清型,一些沙门菌血清型的流行爆发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健康威胁的同时,它的感染治疗问题对于沙门菌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报道发现的肯塔基沙门菌就是这样的一个高风险特征的沙门菌血清型,它具有高环丙沙星耐药和快速的人源和动物源菌株的交叉流行。国内
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由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传染病,对养鸭业带来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禽类是该病的主要宿主,同时也有报道在人的血清中检测到坦布苏病毒抗体和核酸。但至今人类是否能感染坦布苏病毒尚未定论。动物模型是研究动物感染疾病的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的基础,建立一个成功的动物模型对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作
据颤手法是患者一只或一双手的手部及前臂肌肉紧张,内力集中于手掌或手指上,静止性地连续发岀振颤动作。既可一手或双手摆在不同的部位上操作,也可双手重叠操作;既可以手的全掌、掌根或手指振颤,也可以大鱼际、小鱼际振颤;既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按摩的某些手法中加以使用;既可由里及外分颤,也可由外及里合颤;既可由上到下顺颤,也可由下到上逆颤。然而,无论采用那种形式和方法的振颤,都必须做到平稳而又均匀,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日粮能量来源及糖耐受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器官发育的影响,采用2(正常糖耐受和糖耐受不良)×2(豆油和淀粉)双因子试验设计,选取胎次和体重相近的88头大白×长白二元母猪,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组,即正常糖耐受豆油组、正常糖耐受淀粉组、糖耐受不良豆油组、糖耐受不良淀粉组。每组22头母猪,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从妊娠85 d开始,到泌乳21 d结束,妊娠期对母猪限制饲喂并保持采食量一致,泌乳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是大学生毕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国家教育部的教学要求。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是实习地点分散、实习内容多样化、实习对象专业多元化等特点,实习期间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保证成为高职院校的难点。传统的顶岗实习系统有明显不足:一是管理方式陈旧、效果差,现有顶岗实习平台系统或功能单一或是使用方式与学生的行为习惯不一致或不适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二是大部分的系统关注点集中实习过程上,忽视了学生的安全。顶岗
卵形鲳鲹已成为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最大种类,为丰富国民菜篮子,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目前,卵形鲳鲹养殖的饲料系数偏高,病害爆发损失严重,全程养殖的饲料营养参数不全,不利于卵形鲳鲹健康养殖的持续发展。本论文旨在以较大规格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为实验对象,研究饲料蛋白能量比对卵形鲳鲹鱼种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及其机理,为提高卵形鲳鲹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研制环保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