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比较中药加刺血疗法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前后外周神经毒性的症状和分级、中医症候缓解率、KPS评分(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血红蛋白(HGB)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中医治疗化疗药物所致外周神经毒性提供一种新方法。
  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合格病历共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中药加刺血组)、B组(中药组)和C组(西药组),每组20例。A组治疗方案为扶正化瘀方免煎颗粒内服加十宣和(或)气端穴刺血;B组的治疗方案为扶正化瘀方免煎颗粒内服;C组的治疗方案为甲钴胺片口服。参考NCI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标准判断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的分级,根据中医症候评分和KPS评分标准判断患者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神经毒性分级情况、中医症候评分及KPS评分等相关指标,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分布、治疗前神经毒性的分级、所用的化疗药物类别、入组时KP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所纳入的病例中结直肠癌化疗所致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最高,肺癌次之,卵巢癌最少;所用的化疗药物以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最高,紫杉醇次之,卡培他滨和长春新碱最少;外周神经毒性主要集中在Ⅰ-Ⅱ度。
  (2)治疗总有效率:A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B组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63.15%;C组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26.31%;经秩和检验,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组治疗CIPN的有效率高于扶正化瘀方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组治疗CIPN的有效率高于甲钴胺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组治疗CIPN的有效率高于甲钴胺组。
  (3)中医症候缓解率:A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B组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68.42%;C组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26.31%;经秩和检验,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组的中医症候缓解率高于扶正化瘀方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组的中医症候缓解率高于甲钴胺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组的中医症候缓解率高于甲钴胺组。
  (4)KPS评分的变化:A组升高8例,稳定10例,降低2例,有效率为90%;B组升高4例,稳定7例,降低8例,有效率为57.89%;C组升高2例,稳定2例,降低15例,有效率为21.05%;经秩和检验,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组较扶正化瘀方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组较甲钴胺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组较甲钴胺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HGB变化情况: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HGB变化情况,治疗前三组HGB水平经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三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A组与B组的HG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组较扶正化瘀方组能显著升高患者HGB水平;B组与C组的HG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组较甲钴胺组能显著升高患者HGB水平;A组与C组的HG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组较甲钴胺组能显著升高患者HGB水平。
  (6)A组各次刺血外周神经毒性的分级情况:比较A组20例患者不同刺血次数后外周神经毒性的分级情况,经秩和检验,第1次与第2次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次、第4次、第5次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次刺血后疗效最佳。
  (7)高级神经毒性的治疗情况:比较三组治疗前后3级神经毒性的治疗情况,经卡方检验,A组较B组治疗CIPN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组较扶正化瘀方组治疗CIPNⅢ级神经毒性疗效好;B组与C组治疗CIPNⅢ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在外周神经毒性治疗有效率、中医症候缓解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升高红蛋白方面均优于扶正化瘀方;扶正化瘀方在外周神经毒性治疗有效率、中医症候缓解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升高血红蛋白方面均优于单用甲钴胺片。A组及B组39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扶正化瘀方联合刺血疗法的方案安全性高,以上研究结果证明扶正化瘀法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学位
该课题选用昆明种小鼠和615近交系小鼠,以可移植性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及其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与临床一致的剂型和给药途径,采用两个剂量,按照通用惯例投药,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反复实验,并依据惯用的疗效评定标准,对贵阳中医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验方—清热解毒方的急性毒性、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大建中汤对脾阳虚大鼠微循环及血浆血栓素B/6-酮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线、模型组、建大组、建小组、理中组,(除正常组外)用多因素方法造模21天后,分别予生理盐水、大建中汤、附子理中汤灌胃治疗15天.观测各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状况,并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血栓素B/6-酮前列腺素水平.结果:1建中组、理中组及正常组微循环状况均优于模型组(P)水平高(低)于模型
学位
目的:为了对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客观评价,本次研究采用Meta分析统计方法,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从而为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推广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采用计算机及手动检索的方法检索外各大数据库,检索日期从数据库收录起始日期至2019年10月,寻找半夏泻心汤治疗DG
目的:以黄俊山教授临证经验为例,对临床中个体医师失眠辨证论治诊疗方案进行观察性研究,通过对临床收集来的病例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得到患者人群的特点及突出证型,总结得出相应的核心方药,并通过各相应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从而形成证-治-效紧密相关的辨证论治失眠方案,为中医的经验传承与创新奠定基础。  方法: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通过半结构化电子病历模板连续采集黄俊山教授一年内门诊中符合纳入排除标
学位
目的:本课题主要观察扶正化瘀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ⅢB-Ⅳ期)肺鳞癌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扶正化瘀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晚期(ⅢB-Ⅳ期)肺鳞癌气虚血瘀证提供新的有效方剂。  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来源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二科就诊的ⅢB-Ⅳ期晚期肺鳞癌患者,并且符合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建立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长期随访观察和远期疗效评价的机制和模式;确定中医药治疗膝痹(膝骨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及优化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选取70例符合纳入标准和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K/L分级为Ⅱ-Ⅲ级)的患者,依据接诊医师的建议和患者的意向分成中医队列(暴露组)和西医队列(非暴露组),各35例。暴露组:以清热利湿法为治则,治疗方式包括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方案,其中
目的:观察右归丸含药大鼠血清对传代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中IL-1和TNF-α表达的影响,从而解释和证明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补充与完善补益肝肾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椎间盘退变的原理与优势,从而为中医药防治腰椎间盘退变提供可靠证据。  方法:选取48只成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归丸方血清组、桃红四物汤血清组及空白血清组,每组可平均分得16只,每天灌胃给药2次,具体时间为9时及1
目的:研究中医滋阴疏肝经典方剂一贯煎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干预情况及其对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干预肝癌的防治方法。  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入实验,若大鼠状况良好则选入后续实验。将实验大鼠随机分配为四个组:空白组、模型组、一贯煎低剂量组及一贯煎高剂量组,每组各分配10只。模型组与中药组每组进行腹腔内注射DEN,5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水陆地黄汤加减”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临床效果,验证“水陆地黄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的疗效,分析“水陆地黄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的作用机制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治疗有一定借鉴。  方法: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4例,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