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she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通常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里所监测对象的信息,并传送给信息观察者。随着微电子系统、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己成为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海洋探测、野生动物保护及交通拥塞控制等特殊环境中,需要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具有移动性。这种由大量可移动传感器节点所组成的大规模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WirelessMobileSensorNetworks,WMSN)在信息获取能力、信息传输可靠性和网络健壮性等方面功能更为强大,备受广大研究者重视。   由于节点移动将导致网络拓扑频繁改变,故静态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相关技术不太适应节点移动的情况。因此,本学位论文从节点移动无序情况下WMSN的分簇技术、认知路由、动态频谱分配及协同策略、以及节点移动有序情况下的数据融合和按需路由等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提出一种支持节点移动的分簇方法   为解决传感器网络中由于节点移动性导致较高丢包率和过多功耗等问题,基于移动预测机制提出了一种支持节点移动的分簇协议(Mobility-basedClusteringProtocol,MBC)。该协议结合移动节点剩余能量和移动速度选举簇头,并通过移动预测最大限度建立移动节点与簇头的稳定连接实现分簇。簇头按照维持连接时间的升序创建簇内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时序表,簇成员在数据传输阶段按时序表自发依次完成数据传送,离开原簇的节点为避免包丢失将重新竞选加入新簇。仿真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MBC协议的丢包率比基于簇的路由(ClusterBasedRouting,CBR)协议和LEACH-Mobile协议分别减少了25%和50%,而在平均功耗和平均控制开销等方面较其他两种协议有显著降低,能较好地适应节点高速移动的环境。   2、提出一种支持多信道的认知路由和优化协议   为在频谱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提高网络吞吐量,增加网络生命期,保障网络中信息的顺利传输,采用跨层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信道的认知路由和优化协议(CognitiveRoutingandOptimizationProtocolBasedonMulti-Channe1,CROMC)。该协议针对当前频谱资源紧张和硬件受限的情况,在对频谱空洞、平均路由吞吐量、网络生命期、路由能力等进行定义后,通过簇头间的频谱协商选择链路间的通信频谱、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功率,并由基站选择满足路由能力的最小权重路由进行数据传输。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CROMC协议具有计算复杂度低、网络生命期较长和网络吞吐量较大的优点,可有效应用于大规模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中。   3、提出一种动态频谱分配及协同策略   动态频谱分配能扩展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通信频段,有效解决该网络中频谱资源日益匮乏的问题。为降低碰撞率与复杂性,在兼顾公平的情况下提高信道利用率和减少切换次数,在大规模WMSN中提出了一种动态频谱分配及协同策略(DynamicSpectrumAllocationandCooperationPolicy,DSA-CP)。该策略利用空闲私有频段进行无线通信,通过有效频谱感知与频谱分配来协同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频谱感知过程中,簇首通过感知算法选择合适频段以避免通信产生碰撞,而频谱分配则结合WMSN特点建立恰当的动态频谱分配模型,并转换为不带约束的优化问题,进而提出基于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的频谱分配算法来实现优化分配。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动态频谱分配及协同策略具有较高系统收益和较少切换次数,以及收敛速度快和分配公平等特点。   4、基于近似静态分簇提出一种高效数据融合协议   针对大规模WMSN中动态分簇不太适应的情况,考虑到节点移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本文采用基于近似静态分簇的簇-树结合策略来实现数据融合。为在大规模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中获得较好网络性能,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近似静态分簇的数据融合协议(DataAggregationProtocolbasedonNearStaticClustering,DANSC)。该协议通过近似静态分簇节省了网络资源,保持了网络连通性;研究网络覆盖期望值选择工作节点数目来保证网络覆盖;施行簇头轮换机制,并在簇头间构建近似Prim最小生成树来有效延长网络生命期。仿真结果表明,DANSC协议能有效降低控制开销,显著延长网络生命期,提供满足应用期望的网络服务质量。   5、提出一种基于近似静态分簇的按需QoS路由协议   为满足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局部区域信息收集时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需求,针对大规模WMSN中节点移动具有整体性的情况,在保证网络连通性条件下最大限度降低控制开销与延长网络生命期,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静态分簇的按需QoS路由协议(OnDemandQoSProtocolbasedonNearStaticClustering,OQBSC)。该协议采用近似静态分簇和按需信息收集策略减少控制开销,通过有效选择工作节点以及执行簇头轮换机制来保障能耗均衡,并在簇头间选取满足QoS条件的最优能源路由来实现数据传送。仿真结果表明,OQBSC协议能有效减小控制开销,延长网络生命期,提高信息传输成功率,可较好满足节点移动规整情况下多媒体信息的按需实时传送。
其他文献
超宽带信号光纤传输(UWB-over-fiber)是利用光纤传输超宽带信号的技术。它结合了光纤通信高带宽、低损耗、抗电磁干扰与超宽带通信的低功率、无载波、高速率等优点,扩大了UWB
在汽车销售流程中,客户信息数据对于销售服务的对比、分析和改进,最终达到销售额的提升这一系列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迅速发展,人脸识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远程现场实时状况的了解要求更高。如何有效解决由于各监控点分布范围散、距离远a、数量多和地处偏僻等诸多难题,仅仅依靠架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y System,简称AIS)是一种操作在海上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简称VHF)频带的自动连续广播系统,用于实现船舶与船舶间、船舶与基站间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的增多和业务的广泛使得通信设备数量越来越多,网络端口扩展和网络管理愈加棘手,而且大规模数据中心对于网络转发能力和可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做为一种特殊的多载波通信方案,有效地对抗了符号间干扰(ISI),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的高速率传输。由于各子载波信号在频谱上相互正交,提高了频谱利用
现代社会承载的巨大信息量为有限的带宽传输和高概率的信号重建带来了高难度的技术挑战。对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新颖的信号理论-压缩传感。它可以将稀疏的或可压缩性的高维
干扰信道是多用户通信的基本模型,干扰是这一信道最基本的特征,如何有效对抗干扰是多用户通信系统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干扰信道按其发射端是否有边信息分为两类。本文分别研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话音通信,而是希望获得一种“面对面”的通信手段。视频会议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并在经济、教育等领域获得了广泛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在国内外医疗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病房监护引起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兴趣。目前,医院现有的人工监护方式存在着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病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