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占农村劳动力60%以上的女性农民,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她们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研究新型女农民的教育培训问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潍坊市新型女农民的教育培训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得出普遍性经验应用于其他地区乃至全国。潍坊市现有农业人口628万,约占总人口的74%,是典型的农业大市,而农村妇女41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5%,女农民已成为推动潍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潍坊市各级高度重视,把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作为实施农业“三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工程来抓,有力促进了女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受历史、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女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女性劳动者、男性农民相比,与新型女农民的要求相比,整体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适合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的路径。本文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不同学科角度,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教育培训新型女农民这一课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新型女农民是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守法纪的新型女性农业劳动者。她们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教育培训新型女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的手段,是提高女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潍坊市女农民的教育培训主要有四级联动培训、能人引领培训、示范基地培训、依托信息技术培训四种模式。目前,对教育培训新型女农民认识不到位,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培训途径单一、滞后,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潍坊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认为要培育和造就新型女农民,需要明确培训主体,活化培训形式,拓展培训内容,完善培训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