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胶质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靶向介导双基因治疗的可视化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并制备血管特异性启动子(Tie2)及早期生长应答因子1(Egr1)启动下人源性纤溶酶原5(K5)及人钠碘同向转运体(NIS)Lv-Tie2-K5-Egr1-NIS及其对照组Lv-Tie2-K5-Egr1-GFP及Lv-Tie2-GFP-Egr1-NIS慢病毒。分别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获得稳定干细胞系BMSC-K5-NIS、BMSC-K5-GFP及BMSC-GFP-NIS,体外实验探讨Tie2及Egr1启动子的特性及K5、NIS蛋白的功能。体内实验通过SPECT及micro-SPECT/CT观察BMSC作为细胞载体靶向肿瘤迁移的特性、在肿瘤内存活时间及Egr1启动子的功能。治疗实验分为5组,实验组BMSC-K5-NIS细胞,对照组BMSC-K5-GFP、BMSC-GFP-NIS、BMSC细胞,sham组等量PBS,尾静脉注射到荷瘤裸鼠体内。每只裸鼠给予放射性核素188Re,通过动物光学显像及生存时间变化观察各组对颅内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Micro-SPECT/CT及免疫荧光组织学检测观察188Re治疗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胶质瘤内的存活情况。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并制备Lv-Tie2-K5-Egr1-NIS、Lv-Tie2-K5-Egr1-GFP及Lv-Tie2-GFP-Egr1-NIS慢病毒,感染BMSC,获得稳定干细胞系BMSC-K5-NIS、BMSC-K5-GFP及BMSC-GFP-NIS。Western blot分析K5及NIS蛋白在各细胞系中的表达;动态摄碘观察NIS蛋白的功能和特性。用含188Re的培养液培养BMSC-K5-NIS,Western blot确定188Re诱导NIS蛋白表达的最佳时间及最佳浓度。用CM-Dil荧光活细胞染色液标记HUVEC细胞,不同比例与BMSC-GFP-NIS共培养,流式分析BMSC-GFP-NIS中GFP的平均荧光强度变化。将各干细胞系的培养液与HUVEC共培养,通过克隆实验及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各培养液对HUVEC生长及迁移的影响。用携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的慢病毒GV260感染U87细胞,获得稳定U87-Luc细胞系。构建体侧及颅内脑胶质瘤模型,将5×105BMSC-GFP-NIS细胞经尾静脉注入荷瘤裸鼠体内。18.5MBq 131I或188Re对肿瘤进行辐照诱导,SPECT及micro-SPECT/CT观察BMSC-GFP-NIS肿瘤内迁移特性及Egr1启动子的功能,同时观察BMSC-GFP-NIS在肿瘤内的存活时间。构建颅内U87-Luc脑胶质瘤模型,治疗实验分为5组,各组尾静脉分别注射:BMSC-K5-NIS、BMSC-GFP-NIS、BMSC-K5-NIS、BMSC细胞;sham组:等量PBS。每只裸鼠给予37MBq的188Re,隔天1次,共2次。不同时间动物光学显像观察不同组的裸鼠颅内脑胶质瘤大小变化,同时观察不同组裸鼠生存时间的变化。188Re治疗前后micro-SPECT/CT及免疫荧光观察BMSC-GFP-NIS在颅内脑胶质瘤内的存活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稳定干细胞系BMSC-K5-NIS,BMSC-K5-GFP及BMSC-GFP-NIS。Western blot显示BMSC-K5-NIS,BMSC-K5-GFP中有K5蛋白表达;BMSC-K5-NIS及BMSC-GFP-NIS中有NIS蛋白表达,且可动态摄碘。0.925MBq/ml 188Re诱导BMSC-K5-NIS 36h NIS蛋白的表达最高。BMSC-GFP-NIS与HUVEC共培养后,平均绿色荧光强度增高(p<0.01)。克隆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表明,BMSC-K5-NIS及BMSC-K5-GFP培养液可明显抑制HUVEC细胞克隆形成(p<0.01)及细胞迁移(p<0.01)。成功构建U87-Luc细胞系及荷瘤裸鼠模型。BMSC-GFP-NIS细胞经尾静脉注入荷瘤裸鼠,SPECT及SPECT/CT显像发现经131I或188Re辐照后肿瘤部位放射性摄取增加。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裸鼠脑胶质瘤部位及肺组织放射性摄取逐渐降低。体内治疗实验分为5组,经188Re治疗后BMSC组及sham组荷瘤裸鼠肿瘤生长迅速,裸鼠在短时间内死亡;而BMSC-GFP-NIS组及BMSC-K5-GFP组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且裸鼠生存时间延长;BMSC-K5-NIS实验组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抑制明显,生存时间得到延长。188Re治疗前125I micro-SPECT/CT显像观察发现BMSC-GFP-NIS移植后,颅内脑胶质瘤部位125I摄取增高。188Re治疗后颅内脑胶质瘤部位无125I摄取,未进行治疗的裸鼠脑胶质瘤部位125I放射性摄取仍保持较高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发现188Re治疗前,BMSC-GFP-NIS均匀分布于颅内脑胶质瘤部位,治疗后无BMSC-GFP-NIS分布于脑胶质瘤部位。结论BMSC可携带治疗基因(Lv-Tie2-K5-Egr1-NIS)靶向定位肿瘤组织。与HUVEC细胞共培养后,Tie-2可增加下游基因GFP的表达。188Re可激活Egr1,启动NIS基因表达,促进188Re靶向摄取,形成正反馈,使肿瘤组织摄取足量188Re,达到188Re和K5蛋白的双重靶向抑瘤作用。NIS基因既可作为治疗基因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作为报告基因实时监测细胞载体BMSC,同时其有可能作为BMSC细胞载体的安全基因提高其体内应用的安全性,为脑胶质瘤辅助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新方法。
其他文献
发展畜禽种业是当前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只有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才能为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提供坚实的种质基础,为牢牢掌握畜产品有效供给主动权作出应有贡献。本文介绍了民勤县畜禽种质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大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建立专门的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机构、加大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科研队伍、认真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等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措施。
目的:分析几种儿童少见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软组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讨论相关诊疗进展。方法:收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少见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4例及自1998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少见类型软组织肉瘤51例,分别回顾性分析患儿所有临床资料,讨论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少见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6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
研究目标:通过应用胎儿心脏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STIC)进行图像采集与离线分析,获得具体心脏重建切面,研究具体结构显示率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建立中晚孕期胎儿心脏STIC最佳采集方案。以优化后采集方案为基础,探索STIC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部分研究纳入121例正常胎儿心脏STIC图像,应用4DV软件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MPR)进行离线分析获得规定切面及结构,比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发病率呈迅速增长趋势。证据表明,胚胎发育过程决定成年后机体对能量代谢负荷的适应能力,可能受多种宫内不良因素的影响。氧化应激与能量代谢和多种宫内不良因素均相关,氧化应激可能在宫内环境“编程”影响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将从三个方面探索氧化应激相关因素对胎儿代谢健康的影响和可能机制。1.探索孕期吸烟是否会直接影响胎儿(新生儿)代谢健康指标。运用加拿大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三维结构PLGA神经导管移植于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估导管联合细胞的治疗策略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PLGA材料做成两种不同三维结构的神经导管,移植于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上。术后通过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空腔形成大小,轴突再生数量以及损伤区域神经元数量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将PLGA导管联合激活态的雪旺细胞和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成年大鼠脊髓损
背景:胚胎源性脑肿瘤(embryonal brain tumors EBTs)是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儿童脑肿瘤。尽管手术切除联合全脑全脊髓放疗、化疗各种综合治疗方案已经大大提高了病儿的临床预后,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患儿直接死于此病。建立患者基因变异图谱,实现早期风险评估和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对改善儿童胚胎源性脑肿瘤预后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汉族人群进行SNP基因分
研究背景出血性脑卒中是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的卒中亚型。脑出血后,脑内的血肿激发一系列的反应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和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研究证实,铁离子介导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过量的亚铁离子可催化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继而引起氧化应激性损伤。该损伤常伴有周围组织的水肿,神经炎症以及神经细胞的凋亡。文献报道香芹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脑胶质瘤患者组织及血清中天冬酰胺内肽酶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清中的天冬酰胺内肽酶作为一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脑胶质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1)选择临床上诊断为脑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实验,明确脑胶质瘤组织细胞中是否存在AEP蛋白的表达。(2)选取初次诊断为脑胶质瘤的患者74例及正常对照人群30例,于治疗前提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AEP浓度。结果
背景:目前膀胱癌常用诊断方法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膀胱镜活检等方法为主。但临床上对于影像学检查评估膀胱癌分期及是否出现肌层浸润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将多种诊断方法进行联合分析,试图为膀胱癌T分期及肌层浸润情况找到一种无创且准确的方法。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
目的: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对软组织的解剖与剥离少,保护骨折处生物学环境。临床研究表明,在应用MIPO技术于治疗肱骨干骨折时,可能会促进骨折的愈合。本实验通过研究MIPO技术对肱骨干血供和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以及在MIPO技术中使用不同内植物,探讨MIPO技术对肱骨干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第一部分:通过对成人尸体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