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就业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特别是1997年以来,中国出现了经济高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攀升同时并存的“增长型失业”现象。“增长型失业”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的、突出的问题,认识并治理“增长型失业”已成为我国乃至各国政府及学者们百倍关注与重视的新课题。本文在对中外学者关于内生经济增长与失业理论,以及就业转换理论相关文献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数理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的历史概括与横向的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经济增长与失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这是本文研究的起点和理论基础。其次,对转型期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重要因素进行筛选,并通过构建转型期的劳动力需求与就业量决定的多变量模型,对转型期各主要因素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找出影响中国转型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揭示这些主要因素与就业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从理论和实证角度逻辑地梳理出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的形成机理,并提出解决我国“增长型失业”问题的政策思路。其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总就业人数与GDP存在同向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带动了就业的增加,但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在减弱。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表现如下特点:①经济增长的非农就业弹性大于整体就业弹性,即经济增长对非农就业的带动作用大于整体就业。②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产业就业效应,无论从各产业回归方程、结构偏离度还是就业弹性考察都显示,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经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有限,第三产业己成为吸收劳动力最主要的部门。③产业内部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就业效应,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建筑业就业有促进作用,对工业就业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产业中传统的商贸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以及教育卫生服务和一些专门为居民生活消费提供服务的社区和个人生活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存在行业垄断或资本和技术密集高的行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弱。④经济增长与有效就业之间存在双向Grange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动了有效就业的增加,有效就业的增加也促进了经济增长。(2)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分析,我们发现:①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方向总体符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