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诗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唐诗人贾岛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他的诗在古今文学史上引发了不同的评价,是非褒贬,众说纷纭。   贾岛诗作大都充满了禅意,这与他早年的禅房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在骨子里,确有儒家的经时济世思想,他渴望为国家分忧解难,为君为民效劳,无奈其时的政治使他没有这种资格。他多数诗作是与朋友的往来唱和之作,体现出较为偏狭的取材意象和对尖新的艺术技巧的追求。   在源头上,贾岛诗主要效尤王孟的取意,发扬老杜的奇僻,承继大历十子的“苦吟”,从而形成自己的诗歌特色:选择冷色调的景物入诗,追求创作过程中诗艺的刻意求新出奇,把精约之美作为作诗的趣尚。“郊寒岛瘦”是互文见义的一种评价,但又稍有侧重,对贾岛来说,是重点突出其诗孤峭逼仄寒狭的方面。与姚合诗的比较,贾岛诗也同样彰显自己的个性:清寒、幽凄、峭硬。   贾岛诗对其后历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闻一多先生给予了贾岛高度的评价,说贾岛是“以后各个时代共同的贾岛”。确实,在贾岛生活的中晚唐,就拥有众多的追随者,甚至事之如佛,“晚唐体”成为宋初最为流行的三体之一,乃至江西诗派、江湖诗派、四灵诗人都纷纷从贾岛诗中汲取养分,继承发扬贾岛诗创作的某种风格。在明清两朝,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和以郑孝胥、陈宝琛为代表的同光体诗人,他们的诗作共同体现出一种“零余者”的“世纪末”情调,实为贾岛诗在文坛的历时性共鸣。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王力《古代汉语》中介绍的共7组12个常见训诂术语(“曰”、“为”、“谓之”,“谓”,“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读若”、“读如”)
李贽在历史上是一个特异的文化存在。作为一个“卡里斯马”式的人物,李贽的诗学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论文旨在考察这一内涵,及其在传统诗学和传统文化建构中的历史作
有一个人,生前善良且热心助人,所以在他死后上了天堂,做了天使。当了天使后,他时常到凡间帮助人,感受人们得到幸福的味道。  一日,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苦恼,他向天使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么能下田作业呢?”于是天使赐他一只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天使遇见一个商人,商人非常沮丧,他向天使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于是天使
《助字辨略》(以下简称《辨略》)是一部专门研究古籍虚词的著作,书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作者是刘淇。此书在中国语法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前人对《辨略》的研究可以分为
面对一九八零年代以来的社会现实和文学环境,作家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持久的创作力开始探索新的叙事方向,中国文坛相继涌现出各种潮流、派别和热点。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的藏族作
出于生存需要,你可能还要加班,还得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繁琐、累人的工作,但是你有知情权。读完本文后,请稍稍改良一下你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把“过劳模”的帽子甩掉吧。    农夫之死的启示(二级标题)  一位农夫,早出晚归,辛勤耕耘着土地,常常忙得连午饭也顾不上吃,总觉得时间不够。每天太阳要有下山的时候,他便感叹一天的时间太短,常常自言自语∶我得积蓄五谷,以备不时之需。  国王得知了,很同情农夫,便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