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内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对冲基金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目前国内对于对冲基金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法律规范层面,对绩效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则较少涉及。本文对于不同策略对冲基金绩效的分析,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传统模型和加入流动性因素的模型,对于绩效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另一方面运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对国际上对冲基金的业绩持续性进行衡量。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该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研究模型及方法介绍。这部分首先介绍了对冲基金收益衡量指标,包括treynor比率,sharpe比率,jensen指标,M2指标,AP分解,以及对冲基金业绩回归模型,包括T-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Carhart四因素模型,Daniel Capocci,GeorgesHubner的混合模型,以及加入流动性因子的模型;接着介绍了检测收益持续性方法,包括双向表法,短期持续自相关和横截面回归法这几种国际常用的方法。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包括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和业绩持续性分析。本文通过选取2005-2010六个年度CS/Trement数据库中基金不同对冲策略的月度收益率,以及S&P500月度收益率,美联储月度利率数据,Russell3000月度收益率,Moodyseasoned Aaa&Baa债券月度收益率等,基于创新性的收益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于对冲基金的业绩持续性,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研究。第四部分是国内对冲基金发展研究。这部分简述了于国内对冲基金发展现状,描述并介绍了国内几种主流的对冲基金业绩评级方法。第五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通过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对冲基金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对于可转换套利、新兴市场、管理期货型、多重套利策略和股票放空型几个投资策略,流动性因素具有显著的解释效果,相对于传统模型而言,新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意味着当市场流动性非常好的时候,这两种策略的对冲基金会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在对冲基金业绩持续性检验中,本文发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持续性检验,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同,因为这些方法所采用的时间跨度和衡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本文的实证检验中,只有新兴市场策略的对冲基金在任何一种检验方法下均不具有显著的业绩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