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车组接地系统电气耦合模型的电磁暂态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us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给旅客出行带来了高速、方便、舒适的体验,近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迅猛,动车组作为高速铁路系统的核心部分与高铁的安全运营息息相关,虽发展迅速,但仍有一些与动车组接地技术相关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动车组暂态运行工况时车体电压陡升引起车体电势分布不均、动车组轮对过绝缘节切断点产生电弧烧损绝缘节和钢轨轨头现象等,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在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中,车体电压和接地回流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研究车体过电压、接地回流和接地优化工作中,模型的准确性和动车组的参数选取十分重要。动车组在实际运行中,牵引网回路与车体-接地线-钢轨回路间的电气耦合作用是存在的。因此,本文利用多导体传输线理论推导了几种常见供电方式下牵引网回路与车体接地回路间的电气耦合系数,并将该电气耦合作用加入基于ATP-EMTP建立的动车组接地系统模型中,增加了模型的准确性,对研究车体电压波动、车体接地环流机理分析和接地系统优化工作有一定意义。基于所建立的动车组接地系统电气耦合模型,展开了动车组正常运行工况、降弓工况、升弓工况和带载过分相工况的仿真工作,分析了车体电压和接地电流的分布规律。针对动车组轮对过高速铁路站内钢轨绝缘节时产生电弧烧损绝缘节和钢轨轨头的现象,本文结合站场股道实际情况和动车组接地方式,首先分析并计算了动车组每个轮对跨接钢轨绝缘节切断点之前绝缘节切断点两端电位差,然后分别对动车组普通轮对和接地泄流轮对过绝缘节切断点进行暂态过程分析,分为三个暂态过程:轮对到达切断点、跨接切断点两侧钢轨、离开切断点后侧钢轨产生电弧。对每个暂态过程建立接地系统电路等效模型,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求解各个暂态过程的电压电流波形,然后拟合适用于绝缘节切断点电弧的理论模型,得到普通轮对和接地泄流轮对过绝缘节切断点产生的电弧电压电流波形并比较,为解决轮轨电弧灼烧钢轨绝缘节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以上两个与动车组接地相关的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和理论计算,本文对动车组暂态运行工况时产生的车体电压陡升和车体电势分布不均进行了保护接地优化设计工作,并提供了能够抑制或者消除轮轨拉弧的解决思路。
其他文献
能源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当前阶段做好能源保障十分重要.rn2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应对疫情能源供应保障电视电话会议,
期刊
本文研究和开发了针对110kV输电线路微机距离保护的保护软件。本文首先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和发生各种短路故障情况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距离保护的保护功能元件以及相关原理,同时
蓝宝石单晶是一种性能非常优异的晶体材料,近年来随着国防、军事及红外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蓝宝石单晶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大尺寸、高生长质量.然而,晶体生长实验又是一项
南水北调输水过程中必须保证水质安全。南水北调中线渠道大部分是明渠,同时东线以京杭大运河为主河系众多,输水过程中长距离开敞水面的存在使得突发水污染的隐患很大。本文以南
该文从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对颗粒介质的一些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静力学方面,研究了受集中荷载作用的颗粒堆内部的应力传递和分布,分别对二维和三维颗粒
直接转矩控制(DTC)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高性能调速技术,它以其控制简单、鲁棒性强、动态性能好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了异步电机
最近的研究发现,原子力显微镜(AFM)在亚细微粒和纳米范围内薄膜问题的研究中是很有用的,这种应用利用了AFM探针在电压作用下所产生的超高不均匀电场.AFM针尖曲率半径小,且与
近年来随着以太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其用于工厂底层网络也已经成为可能,因此工业以太网融入现场总线将是工厂底层网络的近期的发展方向,而且可能引起工业控制网络体系结
子良在酒店和文友们喝完酒,便一个人步行回家,朋友们要给他打车,他说啥也不让,他没有吃完饭就坐车的习惯, 倒是饭后喜欢走一走,朋友们就让子良自己走回家了.
期刊
针对完善简单构件和简单边界条件的薄壁梁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往往为了满足工程实施的结构要求,以及提高结构的利用率,就需要考虑复杂的结构形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