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金属薄膜的结构和磁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物质磁性认识的逐步深入,最近二十年磁学领域的热点转向了表面和超薄膜磁学,得益于样品制备技术和磁性表征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强有力的支持,使得对人工低维体系磁性薄膜的理解逐步加深,为纳米技术中最激动人心和最有挑战性的领域:磁电子学(或称为自旋电子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在以下:1.坡莫合金(permalloy)为何是软磁的机理;2.Fe/Cu(001)马氏体相变动力学过程;3.体心立方(bcc)Ni在GaAs(001)上生长机制;4.Fe在GaAs(001)磁单轴各向异性的机理等4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果:1.在GaAs(001)上首次成功的外延出了体心立方(bcc)结构的Permalloy(Fe0.25Ni0.75),研究了它的磁性、磁光效应、居里温度和磁晶各向异性,并与自然界稳定存在的面心立方(fcc)相作了一系列对比实验。我们发现立方磁晶各向异性能(K1)消失这个Permalloy的软磁特性跟具体晶体结构无关,只取决于化学组分,第一性原理能带计算也验证了这一实验结果,从而有助于理解为何Permalloy很软这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2.利用变温扫描隧道显微镜(VT-STM)原位、实时研究了fcc Fe在Cu(001)上发生马氏体相变的动力学过程,观察到了马氏体(bcc Fe)是如何成核,并且在纳米尺度上的长大过程。实验发现Cu衬底的台阶和冷却速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相变的动力学过程。3.利用STM和LEED研究了bcc Ni在GaAs(001)上的生长模式,通过与Fe在GaAs(001)的对比实验发现:在7ML之前,Ni虽然是和Fe非常类似的3维岛状生长模式,但是形貌起伏非常小,并首次得到了清晰的LEED-(1×1)衍射点。7层之后Ni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变大,LEED衍射斑消失。4.通过Fe在ⅢⅤ族半导体(GaAs(001),InAs(001))上的单轴各向异性的对比实验,发现磁单轴各向异性来自于晶格失配导致的Fe-As界面应力各向异性带来的磁弹效应,而各向异性的晶格弛豫过程也会强烈的影响磁单轴各向异性。
其他文献
陶渊明诗歌古淡自然,在形式上表现为与东晋玄言诗的巨大背离,但在本质上,却体现了深刻的玄学精神。魏晋清谈的论题以及魏晋玄学独特的语词对陶渊明产生了重要影响。陶渊明援
9月15日,2020线上智博会开幕式暨大数据智能化高峰会举行。高峰会上,20位海内外重要嘉宾围绕大数据智能化,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发表演讲、晒出真知灼见,发布新品、展示前沿科
过去的数十年,超细粉体的制备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超细粉体颗粒在介质中的充分分散,通常是其应用的前提。然而超细粉体活性高,比表面
以稻草纤维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为原料,分别以活性炭、Al2O3、SiO2和硅烷偶联剂为增强改性剂,通过混炼-模压工艺制备了改性剂-稻草/ABS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几种不同增
胀压自紧式堵头,结构由螺母、压板、密封件、螺杆组成(图1),制作堵头所用金属选1Cr18Ni9Ti,密封件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密封件外径应比所封铜管内径小0.2~0.4mm,壁厚应均匀.
利用SEM,ASAP2000M和FTIR对高温改性前后的椰壳活性炭的表面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并通过吸附铝电解质熔盐中K~+的实验对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高温改性对活性炭表面性能的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4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了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共8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2例)。所有83
材料科学的发展同凝聚态物理学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相辅相成。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拓扑材料的理论研究大有引领实验的势头,众多过去为人们探索过的材料被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