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乌桕籽皮油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bby_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乌桕籽皮油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萃取条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分离压力和分离温度)对乌桕籽皮油提取率的影响,探讨提取乌桕籽皮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分析了超临界CO2萃取出的乌桕籽皮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分,从而为乌桕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超临界CO2萃取乌桕籽皮油工艺研究,其中包括单因素试验和工艺优化试验;第二部分:乌桕籽皮油品质研究;第三部分: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乌桕籽皮油在萃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第四部分:结论与分析。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影响超临界萃取工艺的主要参数有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分离压力及分离温度。本试验在单因素水平下确定各工艺参数的最佳值和范围: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36~38℃、CO2流量20~22L/h、萃取时间60min、分离压力8~9MPa、分离温度35℃。(2)将单因素试验选出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的最佳值作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到最佳萃取工艺参数组合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36℃,CO2流量20L/h,最大萃取率为60.85%。(3)与压榨法及溶剂法提取的乌桕籽皮油相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操作方法简单,萃取时间短。在理化指标方面,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乌桕籽皮油的熔点、酸价、碘值、皂化值等指标均优于压榨法及溶剂法提取的乌桕籽皮油。(4)经GC分析乌桕籽皮油的脂肪酸组分,共检测出5种成分:棕榈酸(64.31%)、硬脂酸(1.21%)、油酸(32.54%)、亚油酸(1.41%)、亚麻酸(0.19%)。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它与油酸以2:1成分组成含特定结构的P—O—P甘油三酸脂,其性质与天然可可脂近似,是我国制取类可可脂的理想原料。(5)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乌桕籽皮油经GC分析可知,并与纯皮油的成分相比,结果表明亚麻酸和部分亚油酸是从梓油中提取的,其提取量很少,而且无梓油中有毒成分2、4癸二烯酸存在,经济价值倍增,是肥皂化工、优质食品加工及提炼硬脂酸、脂肪酸的理想原料。
其他文献
细雨绵绵,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喜悦的心情。2007年11月17日上午,临安市太阳镇新成立的太阳村办公楼前鼓乐喧天,伴随着清脆的鞭炮声和一阵阵的掌声,太阳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极光卵是分布在磁纬60°到80°之间的环绕着磁极的带电粒子沉降区域。该区域伴随显著的极光现象。引发极光的沉降粒子通常称为极光粒子。除了卵状极光带,还存在一些中尺度的
近年来,纬编双轴向针织结构在复合材料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现有的双轴向纬编针织增强结构中,衬经纱和衬纬纱是分层衬入的,它们之间没有交织。虽然它们具有优良的平
目的观察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MPP)的患儿共121例,按照
<正> 过滤器的寿命受通风系统中各种参数(系统规模、工况、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因此准确预测过滤器的寿命就比较困难。根据过滤器对污染物的滞留能力及进入系统的污染物的速
播出智能监控系统是一个具有智能化、网络化、汇聚分析可视化的平台,实时采集设备状态、关键节点信号质量、各种业务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汇聚、过滤、分析和直观展示,实现分
<正>我国检具已经从最初盲目向欧、美、日学习转变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品,各种类型的标准件、结构样式、新材料和新工艺纷纷涌现。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严峻的挑战,模具随着汽车
<正>通用汽车公司CEO玛丽·博拉(Mary Barra)近日表示,公司预计2015年美国乘用车销量将达到1650~1700万辆。美国汽车业上一次年度销量触及1700万辆还是在2001年。2014年美国
期刊
我国是皮革工业大国,但是我国皮革工业的生产方式仍停留在机械化阶段。在皮革生产过程中从鞣前准备到后整理阶段几乎都主要依赖于感官评价,这将很难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与体重、病程、胰岛功能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患者(DM)中21例为骨质疏松患者(DM-OP),21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DM-NOP),采用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