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法和单纯三阶梯止痛法治疗中晚期癌痛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日常生活质量(改良巴氏指数)等的影响,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癌痛的推广应用提供更为简便可行的方法。方法:通过随机分组法,将5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晚期癌痛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三阶梯止痛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针刺取穴:四关穴(双侧合谷、太冲)为主,阿是穴为辅。四关穴施以提插法,阿是穴施以捻转法,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5min行针一次。每天一次,每周6次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2周。最后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NRS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血清β-内啡肽、血清IL-2,及治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来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1.疼痛强度比较,对照组:治疗前NRS评分5.56±1.33,治疗后NRS评分2.69±1.20;治疗组:治疗前NRS评分6.28±1.46,治疗后NRS评分2.00±1.2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总有效率对照组82.8%,治疗组9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比较,对照组27.6%,治疗组6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日常生活质量比较,对照组:治疗前68.17±12.71,治疗后79.17±13.28;治疗组:治疗前62.28±15.17,治疗后81.56±16.33。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68.97%,治疗组36.00%。治疗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治疗后β-内啡肽、IL-2含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三阶梯止痛法和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法均可治疗癌痛,但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法在显效率方面更佳。第二,三阶梯止痛法和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法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三,针刺可减少三阶梯止痛药物使用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第四,针刺有助于提高β-内啡肽、IL-2水平,发挥镇痛与免疫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