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蒂纳的形而上学批判及马克思对其批判的批判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p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探讨的是施蒂纳的“唯一者”范畴及其所完成的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马克思对施蒂纳在“创造性的无”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形而上学批判的批判问题。作为“绝对精神”的解体结果之一的“唯一者”,是在废墟中现世的乌托邦主义的救世者,是建构在“创造性的无”之上的批判性和唯一性的结合体,由于“唯一者”优先于他者而存在,施蒂纳的“唯一者”思想与费尔巴哈的类哲学最终在人学上构成相对立的两极——类与个体。在施蒂纳的批判的形而上学中,“创造性的无”是其批判之基,诉诸言词和幻见是其批判得以存在之刃,对社会关系的解构则是其存在之路,其批判的结局必然是重归于无,缺乏社会交往的两个“唯一者”是无法共处的,最终必将导向无政府主义。这种情况使施蒂纳无形中成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代言人。马克思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扬弃,是通过对施蒂纳的批判来实现的,不但表现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施蒂纳和他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逐章、逐节以至于逐句的批判上,也具体表现在马克思对“经验”、“意识形态”、“共同体”和“现实的个人”等概念的形成与使用上。通过对施蒂纳的堂吉诃德式幻见的批判,马克思确立了“经验”概念在批判上的权威。基于“经验”前提所形成的“现实的个人”范畴,是扬弃“唯一者”的结果,“自由人联合体”是拯救“唯一者”乌托邦式幻想的唯一出路。对“唯一者”的批判和扬弃所形成的“现实的个人”范畴,作为整个批判过程的结果之一,体现了马克思在人的概念上的变革的现实性和个体性维度;作为唯物史观重要范畴之一的“现实的个人”的形成,使马克思不再仅仅恪守“全部人类的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的看法,从而认为构成历史的前提的并非是这些自在的个人,而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个前提是“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的,是“只有在想像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基于此,人的现实性、个体性,自然性和社会性,受动性和能动性,才在实践上得到了契合,从而才可能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理想。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藜科植物是塔里木盆地野生植物中的主要类群,多生长在干旱、盐碱等极端生境中,蕴含丰富的抗逆基因,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但因其生存环境恶劣、复杂,种子多具有休眠特性。本试验
为探讨中西复方制剂消肿二苓对实验性猪水肿病疗效特进行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实验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与兔正常尿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难治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常规抗感染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或影像学改善不明显或加重的60例难治性肺炎患儿,在静脉复合麻醉下
在人类文明史上,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究是历代思想家关注和思考的主题,而只有马克思才使人的解放思想实现了层次性和系统性、现实性与理想性、批判性与建构性、科学性与阶级
目的 分析评价新型冠状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胶体金)试剂检测性能。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以下简称"COVID-19 CP")I
2018年7月13日,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了玩具安全标准EN 71第3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的修订版本EN 71-3:2013+A3:2018。该标准预计将于2018年12月31日开始生效实施。该标准规
随着绝对化的主体理性的自我完成,理性主体成为了世界的中心和主人。理性主体在自身的封闭、孤独、独白式的抽象极端化中走到了尽头,从而力图消解和突破自身而进入到与他者的
新形势下,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社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突发事件频发。这种严峻的形势给公安边防部队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提出了较高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中,教学立场折射出教师的教学主张,进而对教师语文文本解读过程中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可见,教师的教学立场对于提高文本解读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它需要教师基于儿童主体地位,确立儿童立场,从而视角转变教学思想理念选择适合儿童的文本解读方式,促进儿童自然生长。  一、对接儿童思维,点燃文本解读热情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项思维活动,只有将文本解读和儿童思维无缝对接,才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