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的职业压力源,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的现况。探讨临床医生职业压力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降低临床医生职业压力,提高临床医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通过安徽省医学会各临床医学专科学术会议,依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学术会议为分层因素,整群选择3个内科、1个外科、1个妇产科、1个儿科的参会代表,使用自编的医生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08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现场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将调查表发给参会医生,用统一的导言介绍填表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并对所获得的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以频数分布和均值来描述临床医生常面对的压力、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以及身心健康程度。以相关分析来了解变量之间是否有相关关系存在,并且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采用自编的医生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08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工作负荷”和“医患关系”方面的压力是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学历和职业满意度的临床医生在大多数职业压力源维度上存在差异。(2)临床医生多采用“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和“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积极应对方式。男性临床医生和女性临床医生、不同职称、学历和职业满意度的临床医生在应对方式方面存在着差异。(3)临床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主要表现为:强迫、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和敌对性症状等方面的症状。不同职称和职业满意度的临床医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4)五个职业压力源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正相关。(5)对临床医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性别、职称、职业压力源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负荷、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其中,应对方式影响最大。男性临床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性好,职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差。来自“工作负荷”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越大以及在面对压力时经常采取“吸烟、喝酒、服药等来解除烦恼”和“幻想发生奇迹来改变现状”等消极应对方式可明显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负面影响,而经常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来应对压力,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结论临床医生的主要职业压力源是“工作负荷”和“医患关系”。临床医生在面临压力时最多采用的应对方式是“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和“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积极应对方式。临床医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表现出强迫、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和敌对性症状等方面的症状。压力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临床医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职业压力源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负荷,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因此,全社会应当关心临床医生,高度重视临床医生压力大,心理健康水平低的问题,不仅要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减轻临床医生的压力,以促进临床医生的心理健康。医院要加强管理,减轻临床医生的工作负担,妥善处理医患关系,为临床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心理环境;同时,作为临床医生个人也要正确认识压力,运用适当的应对方式减轻压力感受,提高自身的心理防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