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zhang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往来也愈发紧密。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超6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800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可以预见,沿线国家与地区必将在中国未来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的版图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速换挡、进出口贸易下行,这必然会对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冲击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一国经济波动冲击外溢效应的传导渠道,之后运用跨国面板模型和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研究了中国经济波动冲击溢出效应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变量的影响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反向冲击效应。研究表明:(1)国际贸易渠道的确是传导中心国家经济波动冲击外溢效应的渠道之一。(2)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国际变量对国内变量同期影响的结果显示,中国各经济变量受国际变量冲击影响的结果较小,而沿线国家国内各经济变量受国际变量冲击的影响较大。(3)GVAR模型分析表明,当中国实际GDP发生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受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具体而言,沿线国家的实际GDP、出口以及进口当期平均上升0.069%、0.42%以及0.353%,冲击稳定之后沿线国家实际GDP累计增加0.193%,出口累计上升0.565%,进口累计上升0.555%。(4)中国出口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不仅会使得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速加快,同时会使得沿线地区的经济发生较大的正向增长。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确能够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5)反向冲击结果表明,沿线各地区实际GDP一个标准差的正向(或负面)冲击对中国同样存在一定影响,特别是南亚地区的经济波动冲击对中国的影响相对最大,具体而言,南亚地区实际GDP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使得中国实际GDP累计上升0.159%,出口累计上升0.281%,进口累计上升0.199%。(6)全球石油价格的上升也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等经济变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的政策意见:(1)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中心国家的地位,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2)中国应该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平稳实施,加大对沿线地区的产能输出,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帮助沿线国家实现经济增长,与沿线国家一道,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3)中国应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结构,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提高中国经济发展增长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和中国经济负向波动冲击溢出效应对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影响。
其他文献
核磁共振是一种安全的活体成像技术,由这种成像技术得到的图像即为核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MRI)。医生通过MRI能够准确且快速地确认病人病情,确保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MRI是帮助医生诊断病人病情的重要医学工具,但MRI在成像或者传输过程中易受噪声污染。这些噪声不仅严重影响医生对于病人病情诊断的精确性,还影响计算机对MRI后续处理的有效性,例如MRI的分割,
目的:了解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疲劳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并探讨其疲劳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表及疲劳量表FS-14对颞下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