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史量才的公共交往研究——以其主持《申报》时期的报刊活动为中心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报人是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式职业。从内在表现上来看,报人是一份报纸的旗帜,以自身思想与理念影响着这份报纸的风格与走向;而从内在形式上来看,报人作为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之下积极投入到舆论救国实践的大潮。史量才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致力于新闻事业的建设,与《申报》的光芒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在中国新闻史的发展进程中无法被忽视。他游走于不同的公共空间,依靠学堂、报馆等公共空间编织广泛的交往网络,使众多紧密的组织形态被调动起来保证交往圈子的不断运作。在融合与分化中,交往秩序凭借共同的理念与旨趣得以强化。  文章从公共交往的视角入手,按照时间的发展与专题的开展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借此研究史量才公共交往的脉络,呈现其政治思想与新闻理念的转变。从办学教育到办报救国,史量才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多样的变化。本文试图从中梳理出史量才的公共交往活动,凭借交往轨迹的延展勾勒出史量才的复杂多样公共交往图景,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第一章从教学与报业方面的教育活动展开,呈现史量才的公共交往。凭借教育活动版图的开始与拓展,他由教育救国走向舆论救国。通过比较其思想观念的前后变化,有助于探究其交往活动与思想观念之间的互动机制。  第二章以史量才主持《申报》初期的公共交往活动为中心,着重介绍其投身报业的缘起,考察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动机。围绕申报馆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共场所,史量才与编者、同人、政治群体展开交往。通过梳理公共交往网络,有助于探究其报业思想的成型与发展。  第三章聚焦于《申报》业务改革时期史量才的公共交往,根据交往轨迹的变动,可以“九·一八事变”为分界线分为两个方面。在“九·一八”前期,受限于时事的发展以及史量才作为《申报》主持者思想的影响,因为惯习、理念的不同,《申报》内部人事出现了动荡与分歧。而在“九·一八”后期,在时局动荡的冲击与进步人士的双重影响下,史量才的思想观念趋向进步,追求言论自由、民主独立,领导《申报》进行革新。  第四章以专题的形式围绕史量才创办《申报》纪念刊物时期的公共交往进行考察,从中选取《申报》创办五十周年与六十周年出版的纪念刊物作为研究中心。重大庆典活动下创办的纪念刊物,决定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的典型性;这些纪念刊物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则决定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统计分析,侧重于呈现史量才的人际交往脉络以及其公共交往的建设性与包容性。  在结语部分,着重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总之,在办报活动与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互动语境之下,史量才的公共交往离不开其建构起来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聚合与分化揭示出公共交往活动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赋予公共交往固有的演变形式,它表现出对于公共利益的侧重,为史量才的公共交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汕头大学图书馆,总面积达21 000平方米,由负责设计多家诚品书店的陈瑞宪担任建筑师.建筑简洁而时尚,馆藏设施完备,为师生们提供了优美的阅读和学习环境.汕大图书馆的设计采用
国家形象被看作是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因为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其整体形象认识的正确与否和综合评价的高低。然而,由于国家间各自的利益需求和不同的外交手段等因素的
本文以网络新媒体为视角,以探寻中国伊斯兰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切入点,结合国际伊斯兰世界现状和我国国内民族宗教文化的现状,剖析不同文化背后的群体心理,借助于跨文化传播的经验来
多年来,蒸压灰砂砖和其他小型砌块已逐步代替粘土砖使用于多层砖砌体建筑中.由于其尺寸规整、色泽淡雅,造价与粘土砖基本持平.有些建筑还可省去不少外装修费用,因此推广使用
建筑外墙面渗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一是因为外墙较高,检查维修不方便,二是墙面渗水面积大,渗水位置难以查找.但如果在施工中注意一些细节,便可避免工程后期维修的麻烦.本人在
我国高空作业机械行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国内高空机械生产企业已达100余家,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也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大中小型高空作业机械的需要。虽然我国高
期刊
期刊
本文以“七君子”事件为研究对象,所谓“七君子”事件主要是指国民政府当局以“危害民国罪”,于1936年11月23日凌晨在上海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
所有传播都是通过媒介发出,因需要而发展。中国是一个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的国家,也是一个历史传统比较久远的国家,到现在,人们的头脑中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思想,且有一定影响。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