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是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指旨在伤害或损害他人(包括个体,也可是群体)的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其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与学业进步等有极其消极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因此,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价值。目前,对攻击行为的研究已经从以往的社会学的视角,转入分子生物学水平,DRD2基因就是其候选基因之一。另外,攻击行为与气质的相关性也不断被证实,但这类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气质的活动性,却忽视了气质的另一重要特性——情绪性。针对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研究:首先是青少年儿童气质情绪特性问卷的编制。在卢家楣“气质的情绪特性”理论构想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推导、开放式问卷等方法,形成初始问卷,然后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结构进行检验。接着便是对DRD2/A-241G基因多态性对儿童气质情绪特性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的检验。以Buss-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和气质情绪特性问卷分别对儿童的攻击行为和气质情绪特性进行评估。结合卡方检验、t检验、逐步回归、层次线性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检测DRD2/A-241G多态性、气质的情绪特性及两者问的交互作用对儿童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青少年儿童气质情绪特性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青少年儿童气质情绪特性的有效测评工具。(2)相较于低攻击组,高攻击组的儿童情绪兴奋的敏感性更强、强度更大但易控性较弱;具有高攻击性的女性儿童较之男性儿童情绪更为敏感,但情绪产生速度却要慢于男性儿童。(3)携带GG/GA基因型的儿童情绪兴奋的易控性越低、强度越大,攻击性得分越高。(4)DRD2/A241-G基因多态性与攻击行为相关显著,携带GG/GA基因型的儿童更易表现出高攻击行为,但这种关联只出现在女性儿童中。(5)在高攻击组样本中,相比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DRD2GG/GA基因型的携带者在情绪兴奋易控性低时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这种调节作用不存在于低攻击组样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