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亚临界技术制备秸秆液化产物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op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类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寻找可再生新能源成为全球能源研究的焦点之一,而农作物秸秆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之一,因此研究秸秆转化成燃料乙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生物质秸秆为原料,对其预处理工艺,脱毒工艺,不同脱毒方法的发酵对比研究及超/亚临界预处理工艺的连续化工艺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采用亚/超临界技术对对甘蔗渣、稻草、小麦以及油菜等四种秸秆进行水解,探讨了温度和固液比等因素对还原糖产率与糠醛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采气对糠醛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甘蔗渣最优反应条件为368℃,固液比1:7.9;稻草秸最优反应条件为339℃,固液比1:5.7;小麦秸最优反应条件为358℃,固液比1:6;油菜秸最优反应条件为339℃,固液比1:5.7。相比还原糖的产生温度,糠醛在较低温度下产生的量高,同时第一个才气点放出的糠醛量最高。本论文应用了不同脱毒方法对四种秸秆经超/亚临界预处理反应后的水解液进行脱毒试验。优化的化学脱毒方法采用加Ca(OH)2过碱中和、调节pH及加入活性炭吸附对比减压蒸馏脱毒法,分析脱毒前后GC-MS谱图发现,减压蒸馏脱毒效果要优于化学脱毒法。以甘蔗渣为例,做四组发酵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未经脱毒的预处理反应液发酵后乙醇最大浓度为21.9g/L,经化学处理后发酵产生的乙醇最大浓度为32.5 g/L,相对未处理的反应液乙醇产率提高了48.4%;经减压蒸馏后乙醇的最大浓度为38.3 g/L,相对未处理的反应液乙醇产率提高了74.9%,与化学脱毒相比,乙醇产率提高了17.8%。因此,减压蒸馏脱毒效果要优于本文中的化学脱毒方法,为甘蔗渣水解液提供了较理想的脱毒的方法。本论文对比研究了超/亚临界连续化反应与间歇式反应对秸秆产还原糖及糠醛含量的影响。以甘蔗渣和稻草秸为例,实验结果表明:甘蔗渣在以pH=5的H2SO4为反应介质的连续化装置收集到还原糖总量为21.8g,还原糖产率为72.67%,糠醛总量为3.2538%,相对间歇式反应还原糖产率提高了31.67%,相对以蒸馏水为反应介质的连续化反应还原糖产率提高了10.27%;稻草秸在以pH=5的H2SO4为反应介质的连续化装置收集到还原糖总量为14.81g,还原糖产率为49.37%,糠醛总量为2.2285%,相对间歇式反应还原糖产率提高了21.5%。因此,在超低酸连续化装置中秸秆产还原糖产率显著提高,糠醛产量也有所降低。连续化反应装置解决了还原糖再分解的问题,并且提高了秸秆产还原糖的产率,实现了秸秆产还原糖高糖低毒的模式。
其他文献
在分离红豆草叶、茎部病害时得到一种菌物对红豆草壳二孢(Ascochyta onobrychidis)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为确定其是否具有生防开发价值,本研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形状、生理生化
通过探讨上颈椎损伤患者颅骨牵引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得出结论:颅骨牵引术前、术中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能保证治疗成功,所以需要提高护理人
为实现对高速机动目标的准平行拦截,考虑导弹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设计了一种零化视线角速率的非奇异快速终端二阶滑模有限时间制导律。首先,基于终端滑模控制理论和二阶滑模
海洋倾倒区是用来倾倒固体废弃物的特殊功能海域。近年来,海洋倾倒区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以深圳湾临时倾倒区周边环境为研究区域,于2005年11月到2006年7月间,
使用触摸屏、可编程控制器(PLC)、树莓派微型计算机、组态王、集散控制系统(SCADA)、高清摄像头、影像存证服务以及传感器、执行机构开发了一个人工气候室群智能化测控系统,
<正>雾霾成了大众传播领域的热门话题,不过从经济学角度去求解的还比较少见。近期出版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治国等人撰写
在国家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大背景下,构建产生污染少、生态破坏小的环境友好型矿山运行模式,是解决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生态型和环境友
【正】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经验时,第一次提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以后,在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及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