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中两种典型致病微生物核酸检测方法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的病原微生物防控任务也日益加剧。本研究针对病原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市场需求,选取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研究对象,对桃拉病毒的完整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根据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TSV桃拉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的方法(LAMP-LFD),探讨了LAMP-LFD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的优劣性。针对嗜水气单胞菌,建立了免疫磁珠富集与荧光定量PCR联合检测的方法。通过结合免疫磁珠富集的优越性,优化了其反应体系,评价了其检测特异性、灵敏度等性能,阐述了结合免疫磁珠的优越性。本研究将会对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桃拉病毒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的完整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包括其基因序列组成分析、开放阅读框预测、蛋白质理化性质、二级结构预测分析、蛋白跨膜结构的存在与否、蛋白信号肽存在与否以及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分析。利用NCBI网站获得TSV基因序列(JX094350.1)。该基因长10128bp,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知,TSV拥有编码氨基酸3286个,理论等电点(pl)为5.14,理论分子质量为366443.00u,不稳定系数(Ⅱ)为37.76,属于稳定蛋白质;完整基因序列中包含2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蛋白中存在跨膜结构;没有蛋白信号肽。以上对TSV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了解桃拉病毒的基因结构以及预测其感染机制,为预防病毒感染和病毒检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2)环介导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MP-LFD)检测桃拉病毒桃拉病毒是威胁虾类养殖业的主要病毒之一。因此,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TS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MP-LFD)方法。基于TSV的衣壳蛋白VP2核酸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外引物:FIP/BIP,内引物:F3/B3,环引物:LF/LB),进行LAMP反应体系的优化。其中引物LF以BIO标记,LB以FAM标记,用于横向流动试纸条(LFD)的检测。实验表明:LAMP最佳反应可在63℃恒温条件下40min内完成。整个扩增反应到LFD结果判定可在45min内完成。LAMP-LFD可特异性检出TSV特异性片段,未与其它病毒和细菌发生交叉反应,且其检测限为22.9fg。在样品检测反应时间上要比荧光定量PCR快1h左右,且LAMP-LFD方法操作简单,不依赖于仪器设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满足TSV基层快速检测的需要。
  (3)免疫磁珠富集与荧光定量PCR联合检测水中的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多种水产动物的主要致病菌,可引发败血症。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对目标菌进行富集和捕获。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16SrDNA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并结合常规PCR方法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和验证。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使荧光定量PCR总体灵敏度、特异性增强。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桃拉病毒的完整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成功建立了适合基层检测的桃拉病毒LAMP-LFD体系。另外,结合免疫磁珠富集术建立了一种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对水环境中两种典型致病微生物的深度认识以及其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对我国水产养殖环境的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陶瓷艺术在20世纪中期面临着两大课题,一是如何将这种具有深厚传统内涵的艺术形式进行现代性阐释,二是艺术家如何将个人观念与陶瓷媒介相结合并实现新的表达。  贝蒂·伍德曼(Betty Woodman)作为世界著名现代陶艺家实现了陶瓷艺术的现代性转化。其作品文化内涵的多重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基于对传统工艺的再创造是贝蒂·伍德曼陶瓷艺术的重要特点,她的作品和创作方式对现当代陶艺发展的建构影响深刻。本文首
学位
bHLH转录因子家族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一类转录因子,研究发现,该类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真菌中,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关于bHLH转录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和动物,关于真菌bHLH转录因子的研究相对较少。如在稻瘟病菌及曲霉属的研究中表明bHLH转录因子参与菌丝生长发育、分生抱子产生及附着胞发育等重要生长阶段。但是,关于玉米大斑病菌bHLH转录因子的研究
学位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遗传信息的调控。前期研究表明拟南芥PH-START1在拟南芥各个器官极性建成和籽粒发育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玉米株型和籽粒发育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因此玉米中PH-START1同源基因ZmPH-START1的功能分析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能够为玉米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ZmPH-START1有PH、START和DUF1336三个结构域,
学位
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由几丁质合成酶催化合成,是抗真菌制剂的理恕靶标。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玉米火斑病菌基因组中存在8个几丁质合成酶基因,StCHS5在附着胞发育时期表达量最高,StCHS5基因敲除突变体不能产生分生孢了。往此基础卜,创制了StCHS5基因过表达突变体,旨在通过对StCHS5敲除突变体、野生型、StCHS5过表达突变体生长发育、致病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阐明StCHS5基因
为揭示河北太行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养分积累固碳能力的差异,以河北太行山中南部的栓皮栎-侧柏混交林、油松林、栓皮栎林以及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标准样地、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分析等方法测定不同林分类型的生物量、养分含量、植被含碳率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并对该区典型林地的生物量、养分储量、碳储量以及立地状况进行比较。为河北太行山区的植被恢复重建以及合理的树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