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煤粉颗粒在双向强化作用力下的液固分离动力学研究

来源 :四川轻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Win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大众环保意识的显著增强,迫使生产过程中资源和环境问题必须同时兼顾,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如何高效洁净的使用煤炭资源已成为煤炭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煤炭清洁利用必然离不开煤炭的分选加工,而煤炭的分选加工中一个重要环节即为煤炭的洗选,因此煤泥水的处理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选煤厂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指标的好坏。水分过高的煤炭会给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带来大量的不便,造成浪费,尤其是高寒地区的冬季更是如此。目前选煤厂常用的脱水方法有:重力脱水、离心脱水、过滤脱水、压滤脱水、干燥脱水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针对选煤厂脱水过程中微细颗粒脱水方面的不足,根据离心沉降、过滤分离原理,利用现代计算流体力学技术,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式研究了筛篮内颗粒受力及筛篮内的流场特性,通过在径向与轴向两个方向施加作用力改进现有振动式过滤离心机的结构,强化其液固两相分离的动力学行为。论文对颗粒在筛篮内的受力、速度和加速度等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分析了筛篮半锥角与液固两相分离的关系,并对筛篮内颗粒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进一步量化,经计算分析表明:当筛篮半锥角为17°时,煤粉颗粒在筛篮内的离心加速度和速度值最优,对固液分离最为有利。论文在Solidworks中建立了17°半锥角的筛篮计算模型,并利用Fluent中UDF实现筛篮的旋振运动,采用单一变量法对筛篮内的流场特性做了进一步分析论证,分别探讨了转速、激振力、煤粉颗粒浓度、煤粉颗粒粒径和入口速度对筛篮流场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煤粉颗粒固液两相的分离效率随着转速的升高而提高,转速在1500rpm时固液两相在筛篮内分层效果较佳;对于超细煤粉颗粒,转速低于800rpm时,几乎无分离效果;在煤粉颗粒属性方面,粒径越大,沉降速度越快,分离效果越好;煤粉颗粒的浓度对物料黏度的影响较大,当煤粉颗粒百分比增高时,煤粉颗粒黏度增幅较大,使得内部的水分得以保持,较难脱除,煤粉颗粒浓度减小,物料黏度也随之减小,有利于煤粉中的水分脱除;筛篮内流场对入口速度较为敏感,当入口速度大于5m/s时,颗粒被冲出筛篮而无法充分参与筛篮的旋振运动,分离效果较差;入口速度越慢,分离越充分,特别是当入口速度为0.01m/s时,分离效果最好;施加轴向高频激振力可显著增大切向速度及轴向速度,更有利于液固两相的分离,及脱水后煤粉渣的排出。因此对于超细煤粉颗粒,可以通过选择高转速、低进料速度、低进料浓度和施加轴向激振力的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固液分离效果。
其他文献
目前生物制氢技术已经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但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哈尔滨产乙醇杆菌YUAN-3(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YUAN-3)是一株高效产氢菌种,实验室中需要煮沸曝气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行业+互联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行业中的通信服务行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以通信网络设计为主业的SJ公司,近年来通过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后明确了公司转型的具体方向:关注政府客户、集团客户的智慧化建设需求业务,以及在通信建设行业的EPC总包业务。随着新业务的开展,SJ公司发现一个重要的挑战,即当前企业的组织能力不能完全匹配业务发展需求,所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工作除
随着我国大型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存在不同开发人员、不同时间段、不同功能、采用不同系统框架的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都有自己的认证机制、用户数据格式和管理方
本文是一篇汉英翻译实践报告,其源语文本来自中国黄山风景区官方网站。源语文本主要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概况、黄山文化以及黄山的六大景区。该文本属于旅游网站文本,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源语文本中含有大量景点名称、古诗、引用、四字词语、无主句和华丽的句式,若在翻译的过程中处理不当,则不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经济全球化使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因此旅游翻译也越加受到重视。而因特网的普及,使旅游网站文本翻译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