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胜有声”:《小镇畸人》所揭示的语言缺陷和直觉超越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舍伍德·安德森十分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小镇畸人》是安德森探讨人类的孤独和异化的著作之一。该书既被誉为一部一流的心理学文献又被称为一个美国异化的寓言。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群渴盼沟通和理解却最终相互疏离的“畸人”形象。本文集中探讨《小镇畸人》所揭示出的人与人之间理解和沟通困难的深刻根源。它旨在论证安德森对于语言这种沟通工具的可靠性的质疑以及他对于直觉认知的重视。在安德森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能停留在言语传达,而应通过直觉获取更深层的理解。围绕上述观点,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为本文提供背景知识。本章旨在分析安德森对于语言可靠性的质疑与他的人生经历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安德森所提倡的直觉认知进行说明。第二章讨论《小镇畸人》所揭示出的语言缺陷。首先,在叙事语言方面,作者通过叙述者的声音,强调了叙述语言的有限性和不可靠性;其次,在人物刻画方面,通过描述那些渴望通过语言沟通却最终相互疏离和愈发孤独的畸人,作者再次揭示了语言的不可靠性。由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安德森认为语言不仅无法准确陈述事件,也无法顺利实现人和人的沟通。第三章是关于《小镇畸人》中直觉认知对于人类沟通的重要作用。本章将对直觉认知使身陷语言困境中的畸人实现短暂理解的例子进行分析。它还将集中分析主人公乔治·威拉德的成长。他的成长伴随的是他对于语言不可靠性的认识以及对于直觉认知的逐步掌握。他的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畸人逃脱语言困境提供了借鉴。结束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分析上述主题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翻译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活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翻译理论着重于语言层面的转换分析,将“忠实”放在第一位,几乎完全忽视了翻译活动中译